尤其是在老狐狸带走了大量的有经验的新一团的老兵,以至于很多缺少管理经验的人被赶鸭子上架。各个地方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暴露了,兄弟会的很多隐患和问题。
谁知道终于盼到老狐狸带着人回来,跟着老狐狸一起回来的还有一封来自中都的命令,命令有两份,一份是给金山汗王的,另一份是给运城城主的。
金山汉王当然就是韩振汉了,韩振汉收到的命令是忽必烈发下来的,要求韩振汉即可赶往中都,或者去往领地。如有延误按照叛国罪论处。
拜住接到的领命也是忽必烈下达的,命令的内容是,驱逐韩振汉,派人看押韩振汉即刻开赴,中都不得有误,另外加封拜住为,西中汗王。
两条命令都是强硬到底线的命令。所有的中心都是,要求韩振汉去中都。结合老狐狸,还有之前和霸图鲁的冲突。这里肯定是有来自军方的意愿。而忽必烈正值用兵之时。
安童还是个少年没错,他的意志并不能左右忽必烈的想法和决策,但是不要忘记,安童代表的并不是他自己,他的声音代表的是他的族人,所有男丁都是怯薛军的补充丁壮。并且其他的怯薛军将领也同样需要忽必烈对死的不明不白的霸图鲁有一个交代。
而这个交代当然是忽必烈这个便宜女婿,并且忽必烈是何等聪明的人,政治头脑不高于常人怎么可能成为一代开国皇帝。他明明知道韩振汉必定不会乖乖听话。如果韩振汉是听话的人,早就在霸图鲁带兵围困他的时候投降来奔了。
所以忽必烈下了一个命令惩要韩振汉来中都,而且不来就算你叛国,这样的惩罚在韩振汉眼里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忽必烈下达命令的人是金山汗王,虽然是一个人但是称呼却完全不同。性质也完全不一样。这样的命令在怯薛军将领的眼里那就是剥夺了韩振汉的草原和万千子民以及牛羊。这在蒙古人眼中是何等的惩罚。
再看忽必烈对拜住的惩罚,实际上忽必烈对拜住没有什么惩罚,只是命令了拜住要求他押送韩振汉到中都,除了命令还加封了拜住的爵位,曾经拜住也是汗王,但是因为蒙哥不喜欢他因为经商,加上一些拜住从事的交易触怒了蒙哥汗,拜住的爵位自然就没有了。
可以说拜住依靠自己的血脉可以不怕很多人,交好更多的人,但是这种单纯的依靠经济来交好和撑起门面并不能让拜住在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可以说拜住手中无兵无将,在实权派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有着黄金血脉的贵族仅此而已。
这些忽必烈不是不知道,但是忽必烈为什么这个时候给拜住封王拜汗,实际上很简单,忽必烈在拉拢人心,一个无病无将的人,我忽必烈都可以给你封王,你们其他人呢.....我忽必烈肥沃的土地多到望不到边际。封王又如何......
韩振汉等人出不出户的就分析出了,自己还有拜住收到的命令。现在让拜住把韩振汉送到中都,拜住肯吗?当然不肯,拜住一个老成精的商人怎么可能不懂忽必烈旨意中的意思。不说拜住很多人都看得出来,忽必烈这是阳谋,赤果果的阳谋。
我忽必烈的态度就是如此,你们可以自己想,自己的去留和归属。
但是韩振汉能怎么办,为了不让这件事继续被安童抓住把柄,韩振汉有两条路走,一种是继续待在运城,但是行事需要更加的低调。做什么都不能张扬。
而另外一条路就是南下,看上去这条路走的很被动,也很匆忙。但实际上韩振汉更倾向于去南方,因为韩振汉清楚的记得,忽必烈平盘用了多长的时间,他什么时候会杀一个回马枪,什么时候中原会沦陷在蒙古的铁蹄之下。
留给韩振汉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