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
第三首《太湖美》翩翩而来,动人心弦的曲调,将太湖的秀丽风光展示出来。那悠扬婉转的曲调,似乎带着白丹泛舟于太湖之上,感受那极具魅力的江南韵味。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红旗映绿波。捧给祖国报春晖….”歌词也写的立意深远,两人听得如痴如醉。
白丹听着听着,思绪回到小时候,每每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满院落的时候,高音喇叭里粗犷激昂的秦腔就唱响起来,《窦娥冤》《铡美案》《周仁回府》一首首荡气回肠,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而凄美的故事。
爷爷仔细卷好烟叶,放入旱烟锅子,眯着眼睛猛地砸吧几口,一缕青烟袅袅飘出,升腾起来,和秦腔悠长的曲调混在一起,飘向远方。偶有收成好的时候,也会哼上两句《双婚记》,“我今生活的日巴刷,在家做庄稼,一天立个二分地,打了一十二页铧。这个庄家不做吧,靠着老婆纺棉花。”。。。。。。
逢年过节,县里话剧团来村里大戏台演出,全村老人小孩齐齐出动,挤得里三层外三层。老人坐在长条凳子上,磕着瓜子掰着花生,说着家长里短,时不时转过头来,吆喝一声自己家的孩子别跑远。小孩在外围追逐打闹,好不热闹。有的还爬到了附近的沙枣树上,观望后台的动静。
忽然一声梆子响,一个画着脸谱的小生上场,全场安静下来,齐齐向台上望去。那时候经常演奏的剧目多是《伐董卓》《白蛇传》《法门寺》这类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也有《打渔杀家》《夜打登州》这种反应人民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曲目。
这个西北农村的场景,成为了她童年独有的回忆。
此去经年,长大后来到上海求学和工作,家乡的印记已经日渐淡薄,闲暇时间,听听手机里的音乐,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偶有一天,朋友送给她一张大剧院的票,又再一次与秦腔结缘。
那天共表演了两场秦腔,一场是经典的剧目《火焰驹》,讲述了宋朝时李彦贵和黄桂英凄美的爱情故事。两人自幼订亲,青梅竹马,不聊李彦贵被陷害后入狱行将斩首,忠义士得知后驱驰宝马火焰驹去边关搬救兵,最终救下李彦贵,良人终成眷侣。全剧分为“抄家”、“花园”、“退亲”、“卖水”、“园会”、“遭陷”、“传信”、“打路”、“祭桩”几个场景,其中黄桂英冒雨夜行法场,路遇李母后的哭诉,令人动容。只见她一袭白衣,跪在地上,如泣如诉,“黄桂英离府第为祭夫婿,背爹爹瞒仆婢无有人知,到此时我还要坚守信义,忍不住伤心泪湿透孝衣。桂英易红妆,私自奔法场,要将心腹话,当面告李郎。一去到法场说明来历,我情愿拼性命用表心迹。”看到这,她不禁潸然泪下,唯有秦腔这种表现形式,能把悲情诠释得淋漓尽致。
还没整理好悲伤的情绪,紧接着是一场秦腔现代剧《楷模村》,该剧是以陕北绥德的一个村为原型,讲述了农村新青年在党的带领下脱贫致富的故事,展示了新时代农村年轻人的风貌。不禁感慨,秦腔这种历史悠久的剧种,也可以讲述新时代的故事,让年轻人喜闻乐见。
白丹被苏州评弹从回忆中拉回来,忽然问旁边的陆涛:“陆涛,你听过秦腔吗?”
“秦腔?没有!我听过越剧,豫剧,京剧,唯独没听过秦腔。”陆涛还沉在苏州评弹的调子里。
“其实都是戏曲,只是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一个在江浙沪,一个在西北。”白丹说到。
“哦,怎么突然提起秦腔来?”陆涛抿了口茶,看着白丹。
“我是觉得,苏州评弹适合演绎爱情和风景,秦腔适合诠释悲苦。”白丹若有所思。
“一个婉转悠扬,一个悲怆高亢?”聪慧如陆涛,一下就说出了白丹想要表达的意思。
“对,你还真是一说就懂,一听就会。”白丹一边赞许地看着陆涛,一边掏出手机拍摄这美妙的演艺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