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花月楼内,清瑶算是主人,内心虽然希望两人各尽其能,拼得越激烈越好,但还是含笑说道:“两位都是高人,交流归交流,今日大好日子,可别伤了和气,万事以和为贵。”
“李公子,是你先出对呢,还是郑某先出?”
“我这人不太会为难人,还是你先吧。”
有了李守仁这句话,郑宜民胜算增加不少,出对容易对对难,否则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千古绝对。他得了先手,害怕李守仁反悔,手一摊,立刻说道:“那郑某便出题了。”
看着郑宜民信心十足的样子,朱汉卿一波人脸上挂满了担忧,就害怕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对子出来,李守仁对不出来。
李守仁也伸手道:“那请出对吧。”
郑宜民看了他一眼。假装思虑片刻,然后出对道:“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这对联前面是个拆字联,“寸土为寺”的尾字“寺”又正好作为“寺旁言诗”的首字,这又顶针联,“诗曰”,又是一个顶针,最后一句“明月送僧归古寺”则是一句诗词,而且含有“寺”字。
这郑宜民果然不负大才子之名,满场人见他随口就是一绝妙好联,都轰然叫好,就算是作为对手的朱汉卿也暗自佩服,郑宜民探花之名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赵佳听了此对联,也不得不佩服郑宜民的才华,秀眉紧皱,这对联,就是放才学之士如过江之鲫的在翰林院和国子监,也绝不会有人能当场对的出来。
侍剑暗暗瞥了一眼赵佳,见她脸上挂着浓浓的担忧,假装欣喜:“哼,总算让这李的吃瘪了,让他欺负咱们大宋无人,这就是下场。”
赵佳美目刮了一眼侍剑,将茶杯重重的放在桌上。
清瑶坐在高台之上,所有人的言行一览无余,她在称赞这郑宜民对联的时候,也回过味来,这么一副好对联,怎么可能一蹴而就?这应该是他平时耗尽神思得来的,这回看那姓李的如何对。
大家一边盯着李守仁,一边也在思考,终究无果,他们都一直认定,李守仁是对不上了,朱汉卿见李守仁皱眉思索,紧张得暗暗用手抓住裤子。他现在才发觉,自己还是低估了这郑宜民,如果他出这一副上联,自己一个回合就败下阵来,也不知这人手里还有多少绝联。
但见李守仁苦苦思索,紧紧的皱眉,时间好像凝固了,有的担心的看着他,有的幸灾乐祸,那郑宜民面沉如水,一双眼睛却死死地盯着李守仁,吕进士更是趾高气扬,得意非凡,快速的摇着折扇。就连朱敦儒也准备将记下下联的笔放在桌上。
阁楼内的周白洛看着李守仁皱眉的样子,异常紧张,不知不觉头上已经冒汗,这对联让人如何对的上。
时间逐渐流逝,正当大家以为李守仁对不上的时候,李守仁突然笑道:“这有何难。“
郑宜民心中狂跳,朱汉卿长舒了一口气,兴奋得叫道:“李兄,请!”
朱敦儒也紧张的拿起毛笔,笑着看了一眼李师师,准备书写。郑宜民出对的时候,他也苦思良久,终不得下联。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在场人听了李守仁的对子,顿时鸦雀无声,所有的动作都停住了,举杯的,喝茶的都将杯子停在空中,笑容也凝固在脸上。
“好!”朱汉卿率先开口赞道,其他人也跟着叫好,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上联出的漂亮,下联对得更漂亮。前面拆字,后面顶针,最后一句“斧斤以时入山林”出自《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