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个人看来,此物虽非真品,但却非伪作,更像是晚清民国时期的仿制品。为何如此断定呢。”
随后,张老仙师不再卖关子,直截了当地揭晓答案,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诸位请细观此鼻烟壶,虽然胎釉白皙均匀,然而相较于乾隆年间之真迹,其质地精密度明显不足,且密度较低,釉面还隐现细微棕眼。”
片刻沉吟,张老捻须微侧首,示意道:“此器胎体轻盈如蝉翼,入手有飘渺之感,可知其胎土未达精纯绵密之境。加之此绘色料质地粗糙,色层厚重且表面润泽不足,色泽过于浓烈而不含蓄。尤其画意,色彩与笔墨相融之下,线条拘谨僵硬,无复叠加诸般色彩而后揉、蹭、点、渲之妙。”
他放下手中之物,摇头惋惜道:“此乃晚清至民国时之仿制品,仿制技艺虽高,然与乾隆年间的古月轩鼻烟壶相较,仍有一线微妙之别。”
闻此言,座下诸多修士纷纷轻吁一口气,这些人皆以为那鼻烟壶乃乾隆年间的真品,此刻唯有寄望于宝物持有者未曾露面。
实则张老一番剖析,虽主观成分浓厚,然而无人敢于置疑,即使是先前坚信其为乾隆珍品之人,亦暗自懊悔己眼力不足。
这种对张老的信服与认同,令局外人难以捉摸。有时他们会纳闷,为何自己肉眼所见分明真真切切,可一旦到了专家手中,经其一触一探,便断定为赝品。
然而他们并不明了,此种信赖并非盲目,而是基于对张老深厚的修行修为、学识底蕴以及品德操守的信任。同时也深信张老的眼光远胜于己。
所谓修行之深厚,听来虚幻,却确凿存在。世间不乏有修为通玄之人,凭借自身感悟与直觉,便可演绎出令人惊叹之事。
资深鉴定宗师张老正是此类人物。如同修道者算计天地元气,他对文物的真假判定几乎毫无误差,哪怕偶有疏失,也是微乎其微。
故此,待张老给出结论后,众人均无异议,林之也不例外,并未心生疑惑,仅是以特殊灵视秘术加以印证。凝眸望去,但见那鼻烟壶上流转着一抹淡白灵光,果真如张老所言,内外真伪与时代印记悉数显现无疑。
对此,林之并无惊异之色,收藏界之中,声名赫赫之人必有与其名声相符的实力作为支撑。
此时,周老适时插话,笑眯眯地道:“罢了,鼻烟壶暂且搁置一旁吧。接下来,让我们鉴赏第三样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