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前,叶凡三人来到此地后,老头便离他们二人而去,说是要找一位老友,论长生之道,后一步跨出便消失不见。
不过临走时留下一句“小子,从此你便耗子尾汁...”,后留下叶凡独自一人在风中凌乱。
叶凡呆愣在当场,不知所措;他与老头半年多的交情此刻碎了一地,他无比恼火的看着老头离去的方向。
这时,一个小丫头踮起脚,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才回过神来。
他无比庆幸的是,好在有小丫头陪伴在他身旁,倒也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世间。
虽然他不知道为何老头会刻意将小丫头留给他,但是他发誓,只要有他叶凡一口汤喝,就有丫头一根骨头啃!
哪知在这大唐“帝都”的地界上,竟是修者遍地,就连随便一个普通凡人,几乎皆是悟灵境修为。
叶凡每次望向那远处的帝都城墙,皆是忍不住感叹;见那城墙立于天地间,仿佛将这片天地隔开,高入云端且一眼望不到头。
他感叹此刻自己无法一睹帝都内的天地,更感叹自己与那片天地的遥不可及。
他并非生来就置身于这样的生存环境中,然而一个月来的艰难挣扎让他明白,没有银子不要说进帝都,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算...命喽,算...”,叶凡这时坐于供月桥边,看着桥上的人来人往,无力的吆喝着。
此时一位路人,路过叶凡的摊位,但只是匆匆一瞥,后留下了一句:
“哼...哪来的毛头小子,竟是毫无修为,也敢打着仙人算命的幌子,到处行骗...不知好歹!”。
这已是叶凡听过的无数嘲讽之一,如今早已习惯,他不会再傻乎乎的去上前与人理论,只因一月前,他因此事与人干仗,被人揍的一塌糊涂。
不过他在这这段时间里,也遇到了许多的好心人,比如李婶,比如王叔...
此时正值唐国深秋时节,叶凡看着身旁小丫头那单薄的衣衫,一阵微风吹来,冻得小丫头瑟瑟发抖,叶凡很是心疼。
“哥哥,我饿...”。
小丫头坐在他身边,有些脏兮兮的小脸蛋,一双大眼睛正看着他。
“唉!...,都怪哥哥...”。
说着,叶凡便想起了之前他在大唐边关,青月楼,那时他不惜倾尽全家财,只为今宵一刻豪!
“混蛋啊...我叶凡混蛋啊...”。
小丫头忽见叶凡无比自责,于是满脸心疼道:“哥哥,小丫头不饿了,小丫头不饿...哥哥才不是混蛋!”。
叶凡听后心里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最终无奈的看向了对面李婶的烧饼摊。
如果不是李婶和一旁王叔好心,恐怕他二人早已不知饿死在了哪里。
然而叶凡偷偷看向对面的李婶,终究是没脸上前,只因人家也是讨生活之人,凭什么整日接济他个无家的小子?让他日后为李婶养老吗?
叶凡虽然脸皮厚,但是还没到不知天高地厚的地步。
不过他懂得感恩,叶凡暗暗发誓,如若日后李婶儿女不孝,他愿意给李婶养老,只为报这半月来的果腹之恩。
李婶疑是无意中看了叶凡一眼,后叹了口气,拿起两个烧饼来到叶凡面前,递了过去。
“那个...凡啊...我这还有两个烧饼没有卖完,刚好要收摊了,你便拿去吧...”。
“李婶...我...”。
“嗨~,拿着吧孩子...”。
叶凡没有再说话,默默的接过了烧饼,低下头沉默不语。
他不是不知说什么,他有许多感恩肺腑之言,但是说的再多,皆不如以后看他如何做。
可眼下,他又能做些什么呢?叶凡在心中不断问起自己。
片刻后,叶凡看着李婶收摊,后默默离去的背影,他逐渐握紧了拳头,朝着李婶背影,愤情的大喊一句:
“李婶,韩信当年亦有胯下之辱,我叶凡现虽身处困境,但仍有鸿鹄之志,待我将来必将翱翔于九天之上!来日必报李婶之恩......”。
他的声音之洪亮,引起周围路过之人顿足,全部好奇的看了过来。
“这是哪里来的傻子???”。
李婶听到叶凡的叫喊声后,只是无奈的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唉!可怜的孩子”,后便逐渐消失在了供月桥头。
“好!有志气!不愧是我大唐好男儿!哈哈哈...”。
忽然一位翩翩公子走来,这人手中拿着一鹅毛扇,身穿一件精致的丝绸长袍,淡雅的色调彰显着他的优雅,一副世家子弟的模样,坐到叶凡桌子对面的小板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