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解决这些问题还怎么发展报社?我已经和城市银行签订了合同,他们会再贷一笔钱用于报社经营,两天内就会到账。
“加上我的一些存款,前期的资金就没问题了。后天您把那些闹事的编辑叫过来,我们一起谈谈如何解决欠薪问题。”
“好好好。”看到莱昂自信的样子马尔斯彻底相信了莱昂,抚着手掌。
“我一定通知那几个编辑后天准时到。刚才你说做好了报纸改版,我们需要怎么做?”
“改版的事情先不急着说,我还有安排。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印刷和销售渠道还通畅吗?如果报纸改版之后能不能保证刊印和销售?”
“我们报纸的印刷方是维斯印刷厂,我们合作很多年了。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没欠过他们的印刷费,想印报纸只要提前一天和他们打招呼他们就会印刷的。
“销售渠道方面我们现在只有一些小型的报刊亭,以及外包给邮局的个人订阅用户。”
马尔斯双手一摊,“我们的订阅用户太少,自己养人送报纸成本太高,也不像一些大报在全市各个重要路口都有自助报刊售卖机,所以只能外包给邮局。
“不过邮局有一点不好,就是客户的订阅价格一般都要比报刊亭那里买贵上一些,你也知道那些家伙的人工有多贵。”
报纸个人订阅比零售要贵,这也就是米国这种人力成本高的国家了。
前世在夏国要是订报纸,只要订的时间够长,比如半年一个月的,价格比零买单价肯定是要便宜一大截的。
但是在这里订阅却要贵的多,因为要送到家里就需要雇佣邮递员,而米国的邮递员又是出了名的贵。
莱昂微微皱眉。
米国的邮局服务有多差他也是有所耳闻的。坊间传说千万不要从米国邮局寄贵重和易碎物品,不然到时候丢件或者是被扔坏了邮局也不会理赔的。
而比零售还要贵的订阅费用也会让报纸的销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不利于报纸的长远发展。
但是现在他们没有渠道,目前来说也只能外包给邮局,等以后发行量高了再慢慢的搭建自己的投递系统。
经过慢慢地了解莱昂才知道报社现在基本处于半营业状态,已经无法完成每日发行了,十天半个月发行一份都是常态。
编辑也走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两个刚入行不久的年轻人还在坚持。
看着这样的报社莱昂也有些心酸。
小时候他是来过这家报社的。那时候正是报社的黄金时期,那个时候编辑就有十几个,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的。
现在却是大猫小猫两三只。不过这也更坚定了他想要将报社发展起来的决心。
当下莱昂将马尔斯和剩下两名编辑都叫到了一起,开始描绘起了报社以后的前景。
当然光说是没用的,莱昂用刚从学校取出来的保证金给每个人都补了工资,这让三人感激涕零。
其实也没多少,一共不到4000美元。
两个刚入职的才工作两个月,算是实习,两个加起来也就1000多美元。
马尔斯就多一些了,加上4个多月没发工资,莱昂也就一次性都补给他了。
做完这些事情后莱昂也没再多停留,吩咐马尔斯将报社的所有链条梳理一遍,将所有环节理清楚,以免他到时候改版报纸以后出现一些流程问题。
他现在最重要的事是盯着米勒将城市银行的贷款发下来。
在钱没有发下来之前他是无法运营报社的,所以他今天没向马尔斯说明自己具体如何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