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以他们目前的位置,还没有到追问具体方案的程度,但是已经不影响他们为自己身后的家族考虑考虑了。
“如此,燕王将如何对待陛下呢?”裴枢问。
这是他最拧巴的地方。
一方面他已经承认了王彦庭的崛起已经阻挡不住了。
另一方面,他又顾忌史书对他的评价,这是读书人的通病,名比命还重要。
虽然儒家也有“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的说法,算是给了一块遮羞布。
但谁知道后世新皇和史学家会如何看待自己。
明明效忠了新皇,还被嫌弃打入逆臣或者佞臣行列的多的是。
“我承认李氏对大唐百姓和华夏疆域做出的贡献,也不掩饰对于皇帝那种猜忌做法的厌恶,所以,我的选择是敬而远之,但保证他家族富贵!”王彦庭这一次没有回避,说的斩钉截铁。
三个宰相一阵无语,好吧,这才是王彦庭的风格。
前面还左躲右闪的好像嫌弃我们说的直白,现在你的话才真的是大逆不道。
王彦庭根本无所谓,谁叫自己在晚唐呢?手里有兵就是吊!
要是明朝,这时候锦衣卫的信鸽已经飞上了天,一小时后朱元璋会提着刀到达战场。
明天文武百官就可以吃在座的五个人的席了。
哦,不对。老朱喜欢满门抄斩,压根没有人摆席好吧。
不过他的话让崔胤三人都松了一口气,如果能够这样处理,倒是照顾到了各方的看法,算是很圆满了。
话说到了这一步,已经聊不下去了。
除非崔胤他们倒头就拜,直接倒向王彦庭。
但是读书人还是要脸的,何况今天接收到的信息太多,即便崔胤、裴枢和独孤损之间都还没有交换意见。
不过一些暗示是可以给的,来之前三人就商量好,他们的底线也是脚踩两条船,两边都不得罪。
现在吗?一边的脚可以挪一下,另一边提起一半来,重心偏了。
“如此,我等祝愿燕王心想事成,朝廷诸事,自有我三人周旋。”崔胤拱手起身,就准备告辞了。
王彦庭大喜,他终于等来了想要的一句话。
本身他在朝廷里,就是刘瓒和李振二人。
刘瓒不管事,李振级别太低,去上朝完全是探听别人怎么讲的。
现在有了三个宰相的配合,加上他自己也算是宰相,虽然基本不上朝,自己就更有底气了。
最关键的,他要实行土改,也少不了三个世家代表的支持。
不过他现在计划还没有做好,而且也确实没有必要提前透露。
今年他是不准备对外征讨了,因为土改势在必行。
他的幕僚团队已经计算过了,商保收上来的钱是足够的。
有赖于这个年代其实公务支出是不多的,一个县衙就发一个县令的俸禄,其他小吏都是县令自己养活的。
现在王彦庭准备把这些全部支出由节度使府统一调拨,即便这样,一个县居然只有三十多人吃皇粮,压力并不大。
最大的支出其实就是军队,特别是骑兵,养一个骑兵的支出可以养10个步兵。
所以王彦庭准备把骑兵的规模限制在二十万左右就不再扩大了,现在才十万。
这个负担是比较轻的,当年初唐的时候,整个大唐有七十万骑兵。
如今虽然地盘不能和初唐比,但是农业的产出很稳定,而且王彦庭的打算是骑兵就用游牧民族的方式养。
北面的契丹、鞑靼都是很好的靶子,以战养战就行。
历史特别奇怪,初唐时大唐强盛,所以北面的突厥动不动就是几十万骑兵,甚至一个高句丽都能挡住唐军几年。
现在大唐弱了,那些草原民族也变成了弱鸡,半岛上仅剩的新罗更加是苟延残喘。
别看李克用的沙陀骑兵名字取了一个又一个,个个霸气侧漏,但凡有当年突厥一半战力和规模,什么朱温、李茂贞,大唐早就是他的了。
王彦庭想起一句后世的话:全靠同行衬托。
燕军确实是借着这个光冒出来的。
三月末,安东节度使和成德节度使两个府衙突然发布公告,并迅速把政策传达给了两地二十三个州的所有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