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这麒麟关险要,我们该怎么拿下他?”
在来的路上,李群大致猜到陈先找他的原因;而这一路西行,他也想好了应对办法。
此时面对陈先开门见山的询问,李群胸有成竹的说道:“拿下城池要地,除了强攻,还有游说。”
“麒麟关守将宋钟是个酒肉之徒,大王只需派一个能言善辩之人作为使者,多带金银,向他说明其中利害,再许他高官厚禄,宋钟必然来投。”
陈先两眼一亮,盯着李群道:“将军有几分把握?”
李群平静道:“当初和柳世将军退守麒麟关时,常跟宋钟喝酒,对他的秉性,还算了解;把握嘛,十分不敢说,七分还是有的。”
“好!”
陈先拍案而起,端起帅案上的茶水,笑道:“军中不好喝酒,权且以茶待酒,等大事定下,再跟将军喝个痛快。”
接着,陈先召来李盛、萧辰、陈不疑、陈道养,跟他们说了李群的谋划后,问道:“该派谁去当这个使者,大伙给个建议。”
李盛最先说话,他挠挠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跟我的兄弟都是些大老粗,大字不认得两个;他们和我一样,带头冲锋没什么问题,但要去说服别人,嘿嘿......”
说着,他转头看向李群,建议道:“我想,李群兄弟和那个宋钟喝过酒,肯定和他熟悉;而且,这事是李群兄弟提起,由兄弟去再合适不过了。”
陈先正襟危坐,面上没有任何表示,但他心底也赞成李盛的建议。
一来,李群思路清晰,口舌不差;二来,李群和宋钟认识,由他去,宋钟不会那么敌视。
想归想,陈先还是要看其他人的意见。
目光扫视一圈,见萧辰他们纷纷赞成,开口道:“那好,这事就交给李将军。”
转头看向李群,问道:“李将军,你认为如何?”
李群早有立功的想法,碍于没有机会罢了;此时时机来临,他当然要把握住,起身道:“李群定不负大王托付。”
“好,李将军有什么需求,只管提。”
敲定人选后,陈先遣散李盛四人,单留李群商量细节。
二天后,先行一步的李群带着一个大箱子进了麒麟关。
前脚刚踏进麒麟关,李群就被两个军士拿下,箱子被扣住;他大喊着“我是李群,你们将军的故友,你们不能抓我......”
忽然,熟悉的声音从右侧传来,“啊,李群,还真是你!”
李群抬头看去,一个身材矮瘦、脸上带着狡黠神色的将军打扮的人站在不远处看着他,那双不大的眼睛却是时不时的瞄向那口大箱子。
宋钟淡淡道:“可是,我听说李将军吃了败仗,被贼人俘虏了,现在应该在洛城,怎么会出现在这?还带着一口大箱子?难不成,李将军投敌了?”
冷静下来的李群笑道:“在下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军危在旦夕却不自知!”
“哼,危言耸听!来人,把他压进监牢,择日送去京都。”
李群高声道:“是不是危言耸听,将军心里有数;李群不怕死,只可惜将军要枉送性命。”
宋钟被说的烦躁,挥手示意军士赶紧把李群带下去。
然而,“危在旦夕”四个字一直在宋钟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就在昨天,宋钟收到斥候来报,贼寇率领数万大军逼近麒麟关;从收到这消息开始,宋钟就没安心过。
前番李盛攻下麒麟关的事还历历在目,这次,麒麟关只有六千士卒,不足上次防守兵力的一半,还多是老弱,这让他怎么守?
硬守吧,人上次两万守军都被攻下了,他这六千人能做什么?殉国吗?不,他不想就这么死了。
撤退吧,武风那里就过不去,等待他的还是死路一条。
宋钟想过投降,但就这么干脆的投了,他什么都捞不到,还要被人指着脊梁骨骂,太亏了。
想了一晚上,硬是没个主意。
天亮时,宋钟找来副将商议,两人合计了半天,发现怎么做都是死,除了开关投降这条路;但宋钟的这个想法遭到副将严词拒绝。
宋钟一想起副将那副慷慨就义的摸样,就觉得好笑;在他看来,一个底层人物,何必替那个大人物去死呢?他又不给你升官,说不定死了还得被他嘲笑。
把那口箱子打开一个缝隙,宋钟立马关上,命令军士送到他的房屋;一闪而逝的光芒让宋钟晓得里面是什么,他打算晚上单独见见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