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皇后复生纪:天命王朝 > 第45章 争执

第45章 争执

在公主府探望过后,张闻便一声不吭地回到了皇宫,速度极快,甚至连喘息偷闲的时间都没有。回到宫里,张闻便将公主府的见闻和赏赐情况一一汇报给皇帝。同时,他还特别提到公主府的那位姑娘——若雪,认为这女子有些姿色,至于品性如何,仍须观察一番。

张闻谈起这些,是希望引起皇帝的注意;毕竟皇太孙的婚事迟迟没能定下来,他从中斡旋一下也无不可。但王启的脸色差得很,对张闻心中的那些小心思十分鄙夷。

见皇帝这番态度,张闻以为自己说错了话,连忙跪地请罪。

“请陛下恕罪,奴才不是非要提那位姑娘的。”怎么说也是跟过皇帝十几年的老人,张闻对皇帝的反常有所把握——他暗中猜测,那姑娘,或者定国公,是否和皇帝有什么过节,导致现在这般状况?

但很快,王启的一句话,暂且打消了他的顾虑:“起来吧,朕没有怪你的意思。那姑娘朕见过,还到养心殿侍疾来着,出身也好,做事也认真……”王启这番可是胡说八道。之前若雪入宫的时候,王启压根没见到若雪的一举一动,醒来后,他还把人轰走了。

接着,他便和太子妃生起闷气来,闹得不欢而散。

但无论是身边的曹连还是面前的张闻,见皇帝的态度有些暧昧不清,他们一时间拿不准主意。因为在“夸赞”那姑娘时,王启竟露出浅浅的笑容,还有几分怀念;这绝对是不正常的状况,尤其皇帝很少对旁人露出这样的表情。就算当前最受宠的康妃,也只得皇帝的三分垂怜而已。皇帝的笑容,在两人眼里,着实敷衍的很。

似乎意识到情况不对,曹连赶忙接过话茬,向皇帝小心试探道:“陛下,那过两天再将那姑娘请入宫,如何?这次奴才亲自过去?”

若雪上一次入宫是宁王妃推荐太子妃领进宫的,皇帝表现得有些激进,原因不明;但这次仍然缘由不清,皇帝却展现出不太一样的情绪,这是值得曹连注意的地方。尽管不能照着那个方面去想,但现在皇帝的身子骨好好的,难免有了“求新欢”的想法……

可王启只是摇摇头,将曹连的想法挡了回去:“罢了,那姑娘这些天照顾长公主,也着实不易。你们几个,不要去打扰人家,省得让人害怕。”

“是。”

王启为若雪下了一道“勿扰令”,以免曹连或者其他什么人,去找若雪的麻烦。他的神志这两天逐渐清醒过来,对朝廷内外,通过东厂和白衣卫,也有了更多的掌握。眼下的工夫,是时候处理些正事了。

也就自己醒来的那天,内阁阁员们便吵了起来,还被太子撞个正着。而后,太子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整理清楚,写成一道奏疏后,交由王启来决断。

既然皇帝已经醒了,那大事小情全靠太子是不中用的,皇帝才是最终的决策者。

这件事也不复杂,不过是皇太孙在江南赈灾时,处理了若干罪官,他们贪赃枉法,竟然将赈灾的救济粮高价卖出,大发国难财;这还不算完,其中两名官员竟然勾结当地布政司衙门,将朝廷运送到堰口的石料给扣下了,以路途艰难为由拖延送达,还侵吞了部分石料和马车,转做他用。这些罪状,证据确凿不容质疑——尤其是皇太孙作为钦差大臣,以及草拟罪状、下了判令,以“斩监候”处置他们,然后交由朝廷复核。

事件基本如此,没什么争议的地方,按律令处置便可;但这些犯事的官员,他们的出身却让人犯了难。他们当中,有一些是定国公的老乡,同出扬州故地,而且得到了定国公的恩惠。尽管刑部本着秉公办事的原则将其审批,但在内阁,吵成了一片。

尤其文渊阁大学士兼国子监祭酒,李文书反对按照皇太孙的判令——他的理由是,这些官员中,有不少于今年的防水救灾付出许多;而参与官员串通的那名参政,精通土木之术,是不可多得的治水人才。而听得这话,内阁阁臣也有不少“倒戈”的,认为不可轻率处刑。

“这件事是谁查出来的,证据到底是否确凿?”

时间回溯,内阁为此争吵不休,还不等太子前来。而首先喊这话的,是刑部侍郎孙克勤。

“是皇太孙督办的,这还能有的了假?再说,工部的刘大人,唐国公和宁世子也参了这份事。江南的臬司衙门也表明确凿无误。孙大人,这话可不兴乱说。”身为户部侍郎的汪郴站了出来,做出反击的姿态。对官吏贪污的戏码,户部没少见过这档子,汪郴身为出了名的“抠门”可见不得这事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