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霍导,我一定好好表现,不辜负霍导对我的期许!”
到这里,今天的面试也就算是结束了。
他也算是没看走眼,预选的五个人全部通过,不用再费心另外找演员。
焦珺燕通过试戏后,立马就兴奋地给自己爸妈、亲戚打了电话,疯狂宣泄自己的喜悦。
电话足足打了一个多小时。
电话挂掉后,她还没满足,回到学校,又到处找自己的同学、朋友炫耀。
每当她得意洋洋地炫耀完,迎接她的都是羡慕嫉妒恨几近杀人的目光:你是真该死啊!
……
……
……
时间到了3月底,剧组的筹备工作终于完成。
霍辙也完成了故事板的绘制。
其他次要角色的演员也找齐,所有演员和剧组签好了合同。
4月1日,剧组在京城举行了开机发布会。
霍辙带着几位主要演员出席,陈珮斯和朱世茂的出现引起现场震动。
会上,每个人都受到了记者的提问,而其中最受欢迎、记者提问最多的就是霍辙这个导演,以及陈、朱二人。
对于记者们提出的问题,除了会涉及到电影剧情的,其它的大家都是能答尽答。
热闹的发布会,一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发布会一结束,霍辙就带着演员们飞往山西,前往拍摄地。
在他们之前,剧组的其他人员已经提前几天过去了。
在华语影视圈中,不管是拍电影,还是拍电视,都有这样的一个仪式:在正式开拍前,选择一个良辰吉日,进行烧香祭拜。
这个仪式,被叫作“开机仪式”,最早来源于港台地区。
在早些年间的胶片时代,电影电视只能用胶片来拍摄,而如果一旦摄影机出现“划片”现象,将胶片划伤,那么整个剧组就相当于白拍了——这个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但你又没办法完全保证机器不会出问题,所以在开拍前剧组一般都会来个仪式,祈祷摄影机不要出现“划片”,拍摄一切顺利。
这种仪式,其实就是一种祈求顺利平安的意思,也不能说它完全就是封建迷信什么的。
毕竟除了影视业,其它行业也讲究这些啊,比如新店开业、乔迁新居,不也会剪个彩,放个鞭炮啥的,都是仪式。
生活嘛,需要仪式感。
大河堡村外的一片空地上,两张长条桌子拼成长长的香案,上面摆着香炉、水果、烤乳猪什么的。
旁边是一台摄影机,上面盖着红布,红布镇邪,震慑“划片邪祟”出现。
剧组众人一起站在香案前,手上捧着香,四周围着一圈好奇来看热闹的村民。
霍辙领头,众人依次上香拜神……
待到所有人上完香,霍辙和摄影师陈念落两人站到摄影机两边,一人抓着红布的一角,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一起掀开了摄影机上的红盖头。
拜完神,跟着就是开机宴了。
开机宴是剧组联合村子一起搞的,邀请了村民们一起加入。
毕竟要在人家的地盘上打扰几十天,和村民们打好关系还是很重要的。
剧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南方、北方的都有,为了尽力满足每一个人的口味,霍辙特聘了几个大厨来剧组,相关食材都是直接从村子采购,保证原滋原味、绿色健康。
住宿也是和村子协调,给足了费用,从村子里租用的最好的房子。
想要工作好,吃住一定要好,在后勤方面,霍辙对待自己人一向是大方的。
他是绝对不会让他的剧组,出现什么睡地铺、啃馒头之类的事情。
空地上,摆了几大桌,霍辙坐在主桌,同桌的是剧组的几个负责人和几个主要演员。
霍辙举起杯子,站起来,笑着道:“各位,开机仪式完成,接下来就是艰苦的拍摄了,在这里,我预祝咱们《驴得水》拍摄顺利,早日杀青,干杯!”
众人也连忙举杯起身,齐声大喊:“拍摄顺利,早日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