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宫挪了半个时辰,姚晃终于走到了大殿,见到皇帝姚兴。
皇叔无需跪拜,等待老头费劲坐下后,姚兴问道:“皇叔此番进宫,想必也是为姚显而来吧!”
“臣是为我大秦国运而来,为陛下的长治久安而来。”
“皇叔讲来,朕愿闻其详。”
“那臣就讲了!有不妥之处,还望陛下恕臣无罪。”
“何罪能加诸于皇叔身上?皇叔但讲无妨。”
“陛下,我大秦朝堂之根基在宗族和士族。武昭皇帝在位时,宗族势力强盛,对士族呈碾压之势。士族弱则内政乱,那个时候国家重心在征战,内政乱问题被掩盖了。
陛下登宝后,为长治久安计,开始重视内政,士族力量渐起,达到目前与宗族势均力敌之状,这恰恰是最合适的状态。
目下,如姚显获罪,这一状态将被打破,政局将不稳。想必陛下也为此犯难吧!”
“还是皇叔知朕的隐忧啊!如果姚显获罪,皇叔是否能重整宗族?毕竟皇叔的威望还在啊!”
“陛下你看我这身子,还能有几天活头?说不定哪天倒下就起不来了。我们这辈人已随先帝而去,永远回不来了。那姚显具体法犯哪条?是否真没有转圜余地?”
“唉!皇叔啊!他勾结赫连老贼,企图谋逆,证据确凿,国法怎能容他。”
“我们不讲证据,臣且问,陛下可相信姚显会谋反?”
“这—唉!皇叔啊!自皇叔挂印后,姚显便是朕最可倚重之人。他虽乖戾跋扈,对朕却是忠诚不二,把军队交给他甚是放心。”
“这证据可信度几何?”
“确凿无疑,他也已承认。当年赫连老贼与姚冲、姚显二人勾搭连环,最后姚冲谋逆篡位,姚显又将姚冲擒获。
不管他当时是否有反心,能将姚冲拿下,也算是将功补过、悬崖勒马了!原本朕不想再追究此事,骂他一通便放他回府。
唉!没成想他—他又与那老贼有联络,朕怎能容他,国法怎能容他?”
“他与老贼有联络,所指的就是那些刺客吧?”
“正是。刺客连续两次杀他未果。”
“如果我是老贼,绝不会用此种方法与之联络;即便是联络,也只能说明他们已交恶。
再有,哪家刺客会主动暴露身份,还留下证物,如此弄巧成拙,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有人要陷害姚显。
陷害他的可能是老贼,也可能是其他人,但他们一定知道姚显的秘密。这世上,又有几人知晓这秘密呢?”
“皇叔所言极是!朕也如此做想。目下,我大秦与老贼的战事处于焦灼状态,这个时候老贼旧事重提,要置姚显于死地,给我大秦来个釜底抽薪。这老贼真是狠毒啊!”
“陛下,或许另有其人啊!”
“皇叔想说的,莫非是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