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唐诗会馆 > 第1章 傻姑爷踢场子

第1章 傻姑爷踢场子

唐玄宗开元年间,中秋,京都长安。

早上的阳光起得很早,很明亮的照在恢弘的宫殿和宽阔的马路上,皇城大门口的朱雀大街,车水马龙,一派繁荣和兴盛的景象。

大唐盛世用宽阔的街道和敞亮的屋宇宣示自己的强大和庄严,皇家居住的大明宫比后来北京的故宫,大了四倍还多,朱雀大街宽度超过一百五十步,是世界上最宽的大街。

五千多平米的朱雀广场,一大早就人头攒动,彩旗飘飘,广场北面,坐北朝南搭起了一个宽大的舞台,舞台前沿左右飘飞着两面通红的条幅,上面是金黄的大字,右面写的是:“盛世大唐”,左面写的是:“锦绣长安”,两幅字在秋风中猎猎的作响,舞台背景是猩红的布幔,中间四个大字:“中秋诗会”。

今年是一个整数的年份,大唐朝承平日久,皇帝老子李隆基整日沐浴在杨贵妃情爱的炫彩之中,身体活泛,心情爽快,所以授意国家诗歌馆,和国家花鸟馆联合搞一次中秋诗会,以庆祝四海升平,国泰民安。

诗歌馆新任馆长正是当朝宰相李林甫的第三子李屿,诗歌馆是唐玄宗专门为选拔推荐诗歌人才设立的机构,但是被李林甫把持之后,欺上瞒下,不但没有遴选出上品的诗人,反而成为压制诗才,勾结朋党的私人领地。此刻,李屿坐在舞台左侧的红木太师椅上,翘着二郎腿,仰着头,一副目中无人的傲慢。

另一面的椅子上坐的是花鸟馆的馆长,当朝监察御史杨国忠的二儿子杨晓,花鸟馆并非种花养鸟,而是唐玄宗专门设立的,搜罗天下美女的专门机构,玉环娘娘承欢已经有两年了,杨国忠一家鸡犬升天,这样的好差事当然落到了杨家的手上。

李林甫家和杨国忠家各自凭借手中的权杖,互相仇视,谁也不尿谁。今天这一场联合的诗歌演习,把两个冤家对头的儿子拉到了一个台面上。

但是,坐在舞台正中间的却不是他们两人,而是曾经的诗歌宰相张九龄。当时张九龄重病缠身,一心想要回归故土,奈何玄宗皇帝让他最后发挥一次余热,主持完这次的诗会,然后有可能亲自给他送行。张九龄无奈之下,就硬拉着和自己一样病怏怏的孟浩然,坐在了自己了右边。

舞台上左右对坐的有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储光羲,裴迪等人,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和李欣等人。京城里的诗歌大咖悉数到场。

舞台之下,一时之间已经汇聚了上万的观众,男男女女,诗人们的各路粉丝早已经翘首以盼,想见识他们的真人,听他们亲自朗诵他们的成名之作,以解相思崇拜之苦,空前的盛况和后世的演唱会如出一辙。

鉴于夜晚灯光很费钱费事,看月亮吃月饼的环节就改成了看太阳吃月饼,不过有诗歌听,观众和演员的情绪都很饱满。

今日的主持人是监察院的储光羲,储光羲身材欣长,长安话标准,还有一个诗人的头衔,所以简单的宣读了上万字歌功颂德的开场白之后,中秋诗会正式开始了,不过是配乐的诗朗诵比赛,但是既要选出观众最喜爱的诗歌,还要选出观众最喜爱的诗人,让长安城笼罩在浓浓的中秋团圆的氛围里。当然,评委就是张九龄,孟浩然,李屿,杨晓和储光羲五个人。一个不伦不类的草台班子。

中秋诗会从张九龄颤颤巍巍的一首《照镜见白发》拉开序幕:“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接下来的是孟浩然的《春晓》,《宿建德江》,王昌龄的《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山居秋暝》,《红豆》、、、、、、

一场诗歌的盛会当真让长安城陷入了一阵狂欢之中,观众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暂时掩盖了几派诗人的明争暗斗。

、、、、、、

此时,距离中秋诗会现场五六里之外的城南,正有一支迎亲的队伍,在唢呐和锣鼓声里,缓缓的进了南门。骑着高头大马,带着硕大鲜红的新郎胸花,傻呵呵笑着,不时抹着哈喇子的,正是五味街墨梅斋的小少爷李梅村。

李梅村天生是个智障,今年已经满了十七岁,仗着家大业大,他老子李鹤轩给他在南门外的小寨,定下了姚屠户的十五岁的女儿姚月华,姚月华一万个不愿意,但是父母拿了李家厚重的聘礼,今天,趁着普天同庆,生拉活扯的把姚月华塞进了花轿,一路吹吹打打,就要给李梅村冲喜,成其好事。

迎亲的队伍进了南门,刚到五味街十字,李梅村突然猛的擦了一把哈喇子,身体剧烈摇晃,仰天狂笑一声,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着魔一样的拨转马头,一路狂奔,朝着朱雀广场奔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水源王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一步一音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无敌万岁爷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紫鸾记封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