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5年,廉颇带兵攻取魏国的繁阳。也就在这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
赵悼襄王一继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廉颇离开赵国,流亡魏国。
廉颇在魏国没有得到重用,一直赋闲在家。
楚国派人暗中将廉颇接走,任命他为将军,但廉颇还惦记着赵国,没有为楚国立下功劳,最后在楚国都城寿春逝世。
6、 乐毅,约前315年-约前254年,终年61岁,病逝。
乐毅,中山国灵寿人(今河北省平山县),燕国名将,受封昌国君。
诸葛亮有两个偶像,一个是千古名相管仲,另一位就是千古名将乐毅了。诸葛亮常常自比管仲、乐毅,以这两位先贤来鞭策自己。
燕昭王求贤如渴,筑黄金台招募天下贤才。乐毅出使燕国,燕昭王礼贤下士,乐毅被其打动,决定留下为燕国效力,被任命为亚卿。
燕国和齐国有仇,乐毅联络组织燕、赵、魏、韩、楚等五国联军讨伐齐国。乐毅担任上将军,指挥五国联军在济水之西击败齐国主力。
此战之后,其他诸侯国大军各自回国,乐毅率燕国大军独自乘胜追击,攻下齐国都城临淄,以及其他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城和即墨没有收服。
乐毅为了收服齐国人心,巩固燕国在当地的通知,就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优待地方名流的措施,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就在这关键时刻,燕昭王死了,太子即位(燕惠王)。燕惠王不信任乐毅,中了田单的反间计,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
乐毅走后,骑劫被田单用火牛阵击败,燕军一路败逃回燕国,齐军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
乐毅不敢返回燕国,流亡赵国避难,被赵王封为望诸君,后一直终老于赵国。
后世,唐肃宗建立武庙,乐毅入选,成为武庙十哲之一。
7、 田单,约前316年-约前250年,终年66岁,病逝。
田单,临淄人,齐国名将,出身于齐国远房宗室,开始只是一个管理临淄市场秩序的小吏。
乐毅率五国军队攻破齐国,田单率族人逃至即墨,被推举为城守,率领即墨全城军民抵抗燕军五年。
燕昭王死后,田单趁机施“反间计”,挑拨乐毅和燕惠王关系。燕惠王中计,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乐毅被迫出走赵国。
田单在即墨城下,用“火牛阵”击败骑劫统帅的燕军,然后乘胜追击,将燕军赶出齐国,收复所有丢失的70多座城邑。田单也因功被齐王封为“安平君”。
后来,田单也受到齐王猜忌,出走赵国,后病逝于邯郸。
8、 赵奢,约前315年—约前262年,终年约53岁,病逝。
赵奢,赵国名将,封号马服君,有个儿子叫赵括(长平之战的主将)。
赵奢早年是管理赋税的官员,公元前280年被任命为将军,率军攻取了齐国的麦丘城。
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
赵王急召各位将领商讨救援之事,廉颇和乐乘都没把握取胜,不敢接下任务。
唯有赵奢提出“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临危受命,率军救援,来到阏与后迅速抢占北山制高点,居高临下,击溃秦军,解了阏与之围。
赵奢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所得赏赐也全部分给了麾下将领士卒,因此士卒愿意为他效命。魏武帝曹操就非常仰慕赵奢的为人。
9、 王翦,约前303年—约前214年,终年90岁,寿终正寝。
王翦,今陕西富平县人,秦国名将,为秦灭六国立下了赫赫功勋,主要战绩如下:
公元前236年,王翦率兵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
公元前228年,王翦率军攻打赵国,遭遇赵国名将李牧,相持一年。王翦用反间计令赵王除掉李牧,然后攻破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投降,赵国就此灭亡。
公元前226年,率军攻破燕国都城,灭亡燕国。
公元前223年,率60万大军进攻楚国,攻克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一年后,王翦平定楚国南部,楚国灭亡。
东方六国,王翦一人就攻灭了三个;而魏国和齐国是被王翦的儿子王贲所攻灭。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后,80多高龄的王翦退隐。
10、 魏无忌,约前295年-前243年,终年52岁,郁郁而终。
魏无忌,魏国名将,魏国国君安厘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封号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魏无忌礼贤下士,全盛之时门下食客三千人,可谓人才济济。
司马迁在《史记》称赞信陵君说:“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公元前258年,秦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魏安厘王害怕秦国报复,命大将晋鄙拥兵观望。
信陵君魏无忌苦劝无效,就盗取了魏安厘王的兵符,带着门客到前线杀了魏军主将晋鄙,夺取兵权,然后率军与赵、楚联手击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这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47年,秦国大军进攻魏国,魏安厘王任命魏无忌为上将军,魏无忌派使者各诸侯国求援,各国纷纷派兵来援。
魏无忌指挥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使秦国将领蒙骜战败而逃,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魏无忌声威大震。
秦国使用反间计离间魏无忌和魏安厘王,魏安厘王派人到函谷关代替他执掌魏国兵权。没有了领头人魏无忌,五国大军原地解散,五国攻秦计划失败。
魏无忌从此心灰意冷,不再过问朝政,每日沉迷酒色。四年之后(公元前243年),魏无忌郁郁而终。
11、 李牧,约前285年—约前229年,终年56岁,被昏君赵王迁派人暗害。
李牧,河北省邢台市人,赵国名将。
李牧,原本常驻赵国北部边境,防御匈奴。
公元前244年,李牧诱匈奴深入赵地,然后两翼包抄,出其不意歼灭匈奴十余万骑,乘胜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此战后,匈奴人10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公元前243年,李牧奉命率军进攻燕国,攻克武遂、方城。
公元前233年,李牧在肥之战中击败秦军,大破秦将桓齮部;
公元前232年,李牧在番吾之战中再次击败秦军;
公元前229年,王翦统帅秦军大举来袭,李牧率军迎敌,相持一年多。王翦奈何不了李牧,就用反间计,挑拨李牧和赵王的关系。
赵王果然中计,派人暗害了李牧性命,夺取了兵权——这真的是自毁长城,令人扼腕叹息。
李牧死后,王翦再无敌手,秦军势如破竹,最后攻破邯郸,俘虏赵王,灭了赵国。
12、 蒙恬,约前259年—约前210年,终年49岁,被秦二世逼迫自杀。
蒙恬,秦国名将,军事家,秦国名将蒙骜之孙、蒙武之子 。
秦国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先后攻占收复河南地 (今内蒙古河套地区),自榆中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内蒙古乌加河以北),设九原郡。
战后,蒙恬主持修筑了西起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有力的遏制了匈奴骑兵的南进。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病逝,赵高封锁消息,与胡亥密谋篡位,矫诏赐死公子扶苏和蒙恬。
扶苏当场自尽,蒙恬请求申诉,被囚禁于阳周。胡亥篡位后,在赵高的怂恿下,派人前往阳周逼迫蒙恬自杀——一代名将不幸死于卑鄙小人之手。
在历史的长河中,孙子、吴起、孙膑、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赵奢、乐毅、田单、信陵君、蒙恬……这些璀璨的星辰虽已陨落,但他们的光芒仍旧照耀着后世。
时光荏苒,距离他们叱咤风云的时代已逾两千载,然而他们的丰功伟绩,却如同镌刻在石碑上的史诗,永恒地镌刻在历史的长卷之上。
他们的名字,在世间传唱不息。他们的身影,虽已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如同那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他们的战功,他们的智慧,他们的英勇,都被后世传颂,成为永恒的传奇。
他们,是历史的巨人,是时代的英雄。他们的名字,流芳千古,永远不会被遗忘。每当人们提及他们的名字,都会心怀敬意,感叹他们的伟大与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