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甲午轶事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小西门斩杀二奸细 美内讧殉职葛礼山

第一百四十二章 小西门斩杀二奸细 美内讧殉职葛礼山

莫岚长叹一声说:“杀,肯定是杀,圣上亲发密谕,谁敢抗旨不遵。可是田大领事又出另一个难题,说不能砍头,只能枪毙。把老头子又难为了。”吕海宇愤愤不平的说:“这是我大清朝的王法,岂能由着洋人摆布。就是要枭首示众,舍此何以飨我将士之怨。”莫岚显得遗憾的说:“我看也是,只恐怕老头子不敢冒此不韪啊。”

二人边吃边聊,看看时辰不早了。莫岚抹抹嘴起身致谢,吕海宇也不挽留,将他送至门外。

几天后,天津西门外一处空地上,天津县府衙门对石川三郎和汪发二人执行死刑。当时,附近十里八乡的民众纷纷赶来围观,里三层外三层,将刑场围得水泄不通。官府为了确保刑场安全,调来巡防营一哨官兵负责弹压地面,维持现场安全。这次行刑,对军械局书办汪发施以枭首示众,对倭贼奸细石川三郎执行枪决。这两个人的死法截然不同,围观的百姓议论纷纷说长道短。有人十分疑惑的嘀咕:明明都是执行死刑,待遇却如此不同,这是为什么?也有的知情者私下嘟囔:“还不是洋人反对枭首,当官的畏缩退让。”据现场目击者说,枪决石川三郎时,这小子狡猾至极,竟然躲过了第一枪。行刑官知道,如果一枪不死补射第二枪,必然引起洋人的抗议和反对。刑前有两个美利坚人已经抵达刑场,就是来监视行刑的。行刑官视觉敏锐,发现情况不对,当即给另外几个射击手发出了暗示信号,示意执行者火速补枪。于是未等石川三郎装死倒下,另外两颗子弹接连射出,一枪击中腹部,一枪击中其面门,子弹从口鼻射入,石川三郎当场毙命。

行刑完毕,现场围观的民众欢呼跳跃,不少人连声高呼:“好啊!好啊!”田郸孝和肖杂役随着人群往前拥挤,他一边往前挤,一边大声喊道:“大哥,给你报仇了,您就瞑目吧。”他们着急的挤上前,想亲眼看看害死自己兄弟的仇人下场。无奈人太多了,一时挤不过去,最里圈守卫的官兵推搡着人群,竭力不让人们靠近。

与此同时,上海方面也传来消息,那两个在法租界被上海道台衙门抓获的奸细——福原林平和楠内有次郎,也被美利坚使馆移交给当地官府。两江总督刘坤一亲自下令将人犯押到南京审讯,随之被处斩首。

上海这件事却引发了美利坚国内轩然大波。时任美利坚国务卿的葛礼山是律师出身,一切行为讲究法治和条理。他闻听上海领事庇护奸细之事,感觉不妥。当时美利坚驻华公使老田贝回国述职,由他儿子小田贝代理。于是葛礼山指示小田贝放人,强调美利坚外交机构没有权利庇护任何被清政府指控有罪的日本人。小田贝对此表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既然美利坚充当了“调停人”,在华倭人理应获得美利坚在华享受的治外法权,这两名倭人不应被引渡给清政府,而应接受领事裁判。葛礼山和小田贝为此发生激烈争论,电文往来十分频繁。

在法理上难以说服葛礼山后,小田贝又诉诸道义,认为如果接受清政府的引渡要求,这两名倭人必然会被刑讯折磨并最终残酷处决。葛礼山不为所动,在他的强硬命令下,小田贝只好服从,将这两个倭人移交给上海道台衙门。同时,葛礼山与清政府驻美利坚公使杨儒在华盛顿达成君子协议,杨儒承诺给倭人以公正的审判,并在老田贝返回北京任上之前,不作出任何终审判决。

上海捕获的两名倭人奸细被移交之后,浙江普陀山的假和尚案也审理完结,即倭人藤岛武彦和高见武夫案。很快此二人在杭州被斩首处决。

小田贝对其上司的指令耿耿于怀,继续写信与葛礼山辩论法律问题,他强调上海有着十分复杂的、相互纠缠的中西审判体系,完全不必将倭人引渡给清政府。他认为葛礼山向清政府妥协的举动,将会破坏西方人在清政府享有的治外法权,导致清政府本土审判权的复归。在华的西方人普遍对葛礼山感到不满,认为美利坚政府此举大长了华人的威风、大伤了洋人的面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家父是康熙穿越之铁血捕快沉默的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