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十多根深层探针扎到了土里。
地形数据通过探针释放的次声波在土里游来荡去。
撞到小动物的身体,弹回来一层轮廓,撞到的人形物体,弹回来一层轮廓。
那些友军战友发现,金伯利他们坐在车里,干看着探针,啥也不干,纷纷致以鄙夷目光,吆喝着自己的人继续埋头挖土。
“这帮歪果仁巴不得咱们出事儿,还会认真帮咱们搜救?”
“就是那几个海军后勤的人也挺搞笑,跟米国兵拉拉扯扯的,长了一帮潘涂脸!”
“我才不信那什么侦察机能救营长他们呢,不偷我们情报都不错了!”
“你们别这么说,人家这是高科技,未必比咱们闷头瞎找效果差。”
“你特么哪边的,是不是潘涂?!”
金伯利胳膊肘撑着车窗,笑眯眯地招呼李奇上来坐一会儿。
李奇没应承,站在悍马车旁边看了一下他的车载电脑。
上面展示着他这根探针NCB-3#的工作状态。
以它为半径的三十多米范围内的地下物体轮廓,被探针一层层转化为数据,上传到EP-3E。
其他悍马车也在同步这样的作业。
但是李奇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呢?
这根NCB-3#每次反馈回来的数据多半是错误的。
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被它当成数据库里既定的一些物体上传。
比如说较大的石头,石头形状又不能确定,它就会给石头当成某种大体型的冷血动物。
这充分证明了次声波在土壤中的作用限制——每次它只能扫描物体一个面。
之所以将十多根探针下到土里,每根负责三十米,就是为了多角度的释放次声波取得多维数据。
但就像刚才说的,声波在地下传到30米即为精确极限了,必然会出现很多漏网之鱼,也就是错误数据反馈给EP-3E。
所以说,搜救地下多目标,并非EP-3E所擅长的。
它更适合搜索地下单一的深层目标。
像眼下这种情况,EP-3E能不能发现失踪者?
必然可以。
但需要多久?
很久。
因为EP-3E最终会给出很多错误的人形目标,让工程车辆去挖,其结果会大大耽误宝贵的搜救时间。
李奇估计啊,米国以前可能没开展过EP-3E深度探测多目标定位的科研项目,正好利用这次搜救机会蒐集资料了。
不过他们可以不慌不忙的,连长他们可等不了这么久啊。
李奇摸了摸腮帮子,朝远处那架EP-3E看去。
……
机上,阿达马上校为尽地主之谊,向钱翔鹏详细介绍了EP-3E各探针搜集地下地形情况。
钱翔鹏也是老海军了,是华军最早的潜艇兵,对声呐这玩意儿他可太了解了。
听罢了介绍,他产生了一个疑问。
“阿达马先生,你们的探针探索范围是三十米对吧?”
“对的,将军。”
“你们的声呐是侧扫声呐?”
“对的,将军,”
“那……”钱翔鹏用手对着计算机屏幕画了个圈,“其他面怎么办?”
阿达马稍微停顿了下,耸了耸肩,“毕竟不是在海里,没法做到多角度的探测,但是我们的声呐侧幅很宽,错误率低……”
“终归还是有很多误判。”
钱翔鹏面色微沉。
一旁的埃文斯这会儿注意力全放在钱翔鹏脸上了。
他已经得到了总铜先生最新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