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末,李奇所在部队那两支研特异型碳的科研团队,研究仍没有丝毫进展。
也许是分离式的问题,也许是配位剂的问题。
孙倩、吴隼再也不吵不闹了,两帮人马合二为一,组成了攻关小组,只为不用爆炸的形式即分离出特异型炭原子。
哦不,现在特异型碳已经国际统称德尔塔C,即Cδ。
为什么要放弃爆炸提炼的方式呢?
绝不是爆炸太危险怕扰民啊。
有两种弊端。
①爆炸产生的铝蒸汽含有剧毒,这显然不是一种合适的分离方式,谁会用散发铝蒸汽的工质当燃料?即便它再便宜,推动力再强劲。
②爆炸会造成Cδ损耗,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的话,可以发现爆炸分离后的Cδ原子核受到了影响,密度降低,导致重复性增强性试验不达标。
也就意味着。
我们作为Cδ的发现国,绝对不能走爆炸提炼的路。
孙倩吴隼他们测量过海军陆战队X部连队耕地中的Cδ含量约计五百千克,根本不能这么浪费。
而且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浮出水面了。
姑且不论米国是如何得到Cδ的,只看他们过去这几个月的所作所为分析。
他们的Cδ从哪里提炼的?
怎么提炼的?
难道米国存在巨大含量的Cδ矿?!
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以前没发现?
这说不通。
所以吴隼最后总结说,米国人不但解决了分离式和配位剂的难题,而且已经靠着这两样先决条件,实现了Cδ的强提炼!
何为强提炼?
自然是指通过人工培植环境,生成Cδ元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造碳共价。
那么也就解释通了,米国为什么拥有取之不尽的Cδ。
孙倩在这一天的例会上,作为小组副组长阐述了科学院的观点。
“现在追究Cδ的泄密已经无济于事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Cδ与石油不同,在强提炼的前提下,它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有理由相信米国已经根据分离式与配位剂实现了Cδ元素的人工培植环境!”
台下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