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一朋一一自一一远一一方一来,不一一亦一一乐一一乎.....
马文听窗外传来马钧诵读之声,侧耳听了听,既觉奇怪,又觉欣慰。以前要他读书,一直不肯出声,只是默诵。这回见了一次小先生,回来就变了个样子。张家一个小孩都如此了得,看来“太守神医”之名可真不是虚的。
马文在外面跑了一天,有些累了,迷糊糊就睡着了。马钧耐住性子,诵完功课,回到客房,见父亲已经睡了,帮他掖好被子,然后轻手轻脚地凑到窗口,借助窗外清冷皎洁的月光,开始动手雕琢他的梦想。
他把从张府家仆那里拿来的小刀、剪子、皮纸等工具拿出来,放在手边,先把芦粟杆结轻轻刮净,截成一段一段待用,再细心地把芦粟杆儿外皮破开,揭成一根根手指宽的细片条儿,又把富有弹性的瓤子取出来,寸把长一段段截好,然后就按照心中的构想,开始做模子。
先做的是药碾模子。他用片条做架子,用抓子做椰头,模子要弯曲时,将片条插入瓤子里,相互连接,可以任意做成各种形状。按照设想,他先做成一个船状架子,底部是平的,上部是半月形的凹槽。然后又做了一个轮状架子。一段瓤子做圆心,一根长片条穿了几段瓤子,然后弯成一个圈,用一段瓤子两头插入接上。穿进去的瓤子均匀地分布在圈上,然后再用几根片条分别与圆心瓤子插人连接,一只轮子就做好了。再将一根筷子从圆心穿过,根带轴的轮子就做好了。把轮子放在船状的凹槽上,两手手指轻轻拢住轴一推一带,轮子就在凹槽里来回滚动了。马钧高兴起来,这正是他要的效果。回头看看父亲,父亲睡得正香。他把这个药碾模子小心翼翼地捧起来,放到旁边。这是正事,弄好了心就安了。接下来,他就要弄会跑的灯画儿。在他心中,这的确是“不务正业”,所以心中不那么理直气壮,总有一种偷偷摸摸、欺骗父亲的感觉,但又实在按捺不住这种冲动。
马钧按照刚才的原理,用芦粟杆片儿和瓤子做成一个灯笼架子,花去了不少时间。他看过人家做灯笼的,看一眼就明白结构。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在人家灯笼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别人从来没做过的玩意儿。他用芦粟杆片条为骨架,将一根竹筷刮成长长的细轴,然后穿上皮纸裁剪折叠的风轮,竖立在灯笼骨架中间,并使它有活动的空间。
他将灯笼架子高高地拎起来,悬在头上,仰起脸,用嘴对着风车轻轻一吹,那风车果然转了起来。他欣喜若狂:第一步试验成功了。
他又将细轴穿上两截芦粟瓤子,然后用皮纸剪了两个小马,用片条儿穿过细油的瓤子,一头一个,粘上纸马。然后再举起来,用嘴吹,那风车一转,两个小氏马也跟着打起转来。马钧高兴极了,就剩下最后一步了。他把油灯拿过来,灯架里,细轴边上,风车下面,等待奇迹出现。但是等了很久,风车纹丝不动。也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他无数回观察过灯笼。他发现,灯笼亮起时,灯笼上方,泛起毛边的纸或绢轻轻飞动,像是有风在吹。他探究过多次,看过灯笼内蜡烛火头的跳动,影响灯笼口翘起的纸或绢拂动的节奏一他断定这股“风”来自蜡烛的燃烧。
如果翘起的纸或绢是一只风车,会怎样?风车一转,固定好的轴是不是也可以跟着转?剪几个人马图影什么的,是不是也可以跟着动?这样一推究,马钧断定这是个很好玩的东西,是个会动的灯画儿。未曾想在这最关键的一步卡住了:灯在下面点着,风车却不转,意味着先前的想象都没有了意义。
马钧望着灯笼架中的油灯,十分沮丧。自己今天夸下海口,明天让小先生他们看会动的灯画儿,这下可就泡汤了。明天一定要被那刁蛮小丫头笑死。不行,不能让她笑。一定要做成。
马钧的倔劲上来了,习惯性地拔下那支小木簪在手中慢慢翻转把玩着,一边全神贯注地盯着灯笼架子里的油灯看。不知过了多久,他偶抬头,看到客栈外挂着的灯笼,左手拍脑袋,豁然洞开,右手指间的小木簪快速地翻转了几下,然后丢下小木簪,赶紧把油灯取出,把皮纸拿过,按照灯笼大小裁好,然后仔细粘贴到芦粟杆片儿做到骨架上,一个灯笼就做好了。再把油灯朝里面一放,心骤然吊起来。那风车还是没动。
慢慢地,动了,动了,风车慢慢地转了起来,粘着纸马的轴也跟着慢慢地转了起来,灯光把纸马的影子映在灯笼上,真像在走动一样。马钧高兴地差点跳了起来,喊道:“成功啦!”原来刚才只是灯笼架子,没有糊上纸,灯火的热气散了。现在一聚拢,燃气无处可去,只有往上跑,自然就把上面的风车带动了。
马文陡然从梦中惊醒,听远处更夫已经敲了四更,翻身坐起,叱道:“你抽什么风?都四更了,还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