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幕僚焕然大悟,燕王这样做既没有丢了主和派的关系,也将自己的目的达到,实在是个高招,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军粮到手,再以各种理由推脱战事即可,再不济装装样子,小打小闹一场亦可。
樊仲格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的繁星,心中却在盘算着更为深远的计划。
“传令下去,让情报部门加强对祥云城的监视,任何风吹草动,都要第一时间上报。”樊仲格下达了命令。
幕僚领命退下,而樊仲格则继续站在窗前,他的心中却在思考着更为复杂的政治棋局。他知道,这场争斗,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智慧与策略的博弈。
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棋局中,每个人都是棋子,每个动作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局。而他,作为宰相,必须谨慎地落下每一步棋,确保最终能够赢得这场游戏。
夜深了,宰相府的灯火渐渐熄灭,而樊仲格的思绪却越发清晰。他知道,明天,又将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一天。
翌日清晨,朝霞映照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群臣云集,羡武帝端坐于龙椅,听取百官奏事。
一名官员步出队列,神色凝重,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响:“启禀陛下,近日接到密报,北蛮呼延部预谋刺杀燕王,此乃对我羡南朝廷的公然挑衅。老臣恳请陛下下旨,出兵讨伐呼延部,以正国法,以儆效尤。”
羡武帝眉宇间掠过一丝沉思,他的目光扫过朝堂上的群臣,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此事若确为呼延部所为,那此举确实令人发指。但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朝堂上一时议论纷纷,有主战派摩拳擦掌,请求出战,也有主和派提议谨慎行事,避免轻启战端。
樊仲格见状,上前一步,语气坚定:“陛下,燕王乃我朝栋梁,此次受袭,若不予以回应,恐被外族视为软弱。老臣建议,先派出使者进行沟通,同时命令燕王军队北进三十里,直逼边境,以示天威。”
羡武帝微微颔首,他对宰相的建议表示认可:“宰相所言有理。便依你所奏,派出使者前往呼延部。同时,传令燕王,命其军队北进三十里,驻扎边境,以观其变。”
一人搭台,两人唱,羡武帝与宰相这样聪明人就这样巧妙的将这一切都化解。
消息很快传到了祥云城,李鸿基接到圣旨后,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只是北进三十里吗?”
徐子崴在一旁说道:“想来,樊仲格和陛下都不愿意现在开战,若不开战,那军粮之事,便不会如我们想的那般如意。”
“是啊,咱们把这个动静闹这么大,目的就是为了让我那皇帝哥哥下了出兵讨伐的命令,没有军粮,这么耗下去,我害怕军心不稳。”
但是圣旨在前,他不得不从,他立即召集将领,下达命令:“传我将令,三军准备,三日后北进三十里,驻扎边境。同时,加强城防,以防不测。”
在京都,樊仲格也在密切关注着祥云城的动向。他知道,这一举动无疑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战争,虽然他与羡武帝思想一致,但他们是要打的是胜仗,现在显然不是时候。
数日后,羡南朝廷的使者抵达呼延部,带去了羡武帝的旨意。而燕王的军队也如期北进,直逼边境。整个国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片土地上,等待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而在这紧张的气氛中,无论是羡武帝、宰相樊仲格,还是燕王李鸿基,都在小心翼翼地落下自己的棋子,等待着最终的棋局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