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之间,郁郁葱葱,花香鸟鸣,晨光照耀下,一草一木都镶上金边。这一副壮观的景色在夏日凉凉的晨风中格外让人陶醉。
徐子崴乘坐人力轿来到的山顶,他身前的四名年轻人倒也不显得疲惫,只是辛苦了两名轿夫。
站在山顶眺望,徐子崴介绍道:“这位是侯均义,墨院建筑一脉持牛耳者,此地就是他所选取。”
侯均义是一位中年人,身材魁梧,面容朴实,给人一种敦厚可靠的感觉。皮肤因长期劳作而显得黝黑,眼角的皱纹见证了岁月的风霜,他穿着简单,一身粗布衣裳,虽不华丽,却洗得干净,穿得整齐。头发略显花白,梳理得一丝不苟,显得精神矍铄。他的双手宽大而有力,手指关节因劳作而略显粗大。
几人互道安好,洛千一抱拳道:“在下洛千一,他们二位是我的好友,王刚,王墨。”
“洛公子之名,如雷贯耳,感谢你为祥云城百姓做的这些事情。”说罢,躬身行了一个大礼,而后又对王家兄弟,抱拳行礼,“二位,安好!”
回了礼的王墨心中愤愤,暗道:“他就是洛公子,到了我们这就是二位,这人比人可真能气死人啊!”
“今日,我将诸位带到此处,就是来看水坝的选址,此处隔山便是木刺河,是我们与北蛮的分界线,整个山谷空荡,山谷南面便是一大片平原地,坡度不急不缓,中间倒有几处小山包,但也不甚要紧。若要建筑水坝,只需要将南面峡谷堵住,便可形成,此水坝若能形成,可保证水坝以南至少三十里水源充沛,届时再将平原地开垦为良田,都是临近水源的上等田。”
王墨为了挽尊,抢在洛千一前头开口问道:“我看着山谷缺口也挺大,不知道建成这水坝,需要费时间多久?”
“快则两年,慢则三年,定能建成。”
王墨接过话茬,“最妙的是这修水坝,主要的是人工消耗,材料都可以就地取材。”
“是啊,这无疑是最幸运的,我们祥云城若是早能提出这个方案,那该多好,也不用受这旱灾之苦了。”
洛千一点了点头,他对这个方案很满意,这也是他解决粮食危机的第四步,以工代赈。
粮食确实是有了,但还有很多人饿着肚子,哪怕二十文每斤的粮食也买不起,这些人都是农户,他们靠天吃饭,若是丰收,便在一年内可以不挨饿,若是像今年一般旱灾,那么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便丢了,本就没有余钱留下,现在还要他们去买粮食吃,更加买不起。
洛千一提出的以工代赈,便是解决这群人的口粮问题,无条件发放粮食赈灾,只能缓解一时,城主府还需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但若用他们的劳力来换取粮食,便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新修水坝,第一,解决干旱这种天灾,在雨水充沛时蓄水,干旱时开闸,或多或少都能减轻干旱带来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