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先生,我听说您接手了乔治先生的报社以及欠下的债务。”
有过一面之缘的克莱门茨先生率先搭话。
“没错,我认为这是一项很有意思的挑战,不利用我的任何人脉资源,盘活一家报社并走到英国顶流媒体的位置。”
卡尔微笑着从容回答。
“天呐,这太了不起了。”
“听说您仅花了三天时间就让那家破产报社的报纸大卖。”
“您真是我见过最大胆,最有谋略的企业家!”
随着交谈,卡尔与几位颇具实力的绅士逐渐熟络,他开始有意将聊天内容往英德战争上引。
“瞧,《每日邮报》的最新新闻,德国佬在伊普尔战役中被我们狠狠揍了一顿。”
“我也知道这件事,据说是德国佬的后勤保障出现了问题,物资供应困难。”
“这很奇怪,不像德国佬作风,他们几乎动员了全国,怎么会突然出现物资供应困难的问题。”
“先生们,关于这件事,我倒是知道点说法。”
点燃橡木烟斗浅吸一口,克莱门茨先生一脸神秘地挑逗众人的好奇心。
“是什么说法?”
一战的总体走向卡尔清楚,但细枝末节隐藏在战争背后的政治纠葛他就不清楚了。
这也是他来比博斯的原因之一。
克莱门茨先生看了眼四周,随后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说道:“据说,跟犹太复国主义者有关。”
“这是个什么说法?”
“战争就是烧钱,克莱门茨先生是这个意思?”卡尔冷不丁说道。
“不愧是卡尔先生,一下就猜到了背后的缘由。”
这个时期,相当数量的犹太家庭,通过放贷贩毒积累了大量财富,这使得他们普遍富有。
到了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致函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L.W.罗思柴尔德。
这封信后来被称为《贝尔福宣言》。
《贝尔福宣言》成为英国政府表示赞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的公开保证。
英国此举,一方面是为了获得各大犹太家族的经济支援,另一面就是要彻底粉碎德国拉拢犹太人的计划,并进一步疏远盟国和犹太人的关系。
“虽然不清楚究竟是谁,但至少有一个或更多犹太家族,在伊普尔战役上暗地里给德国佬下了绊子。”
听完克莱门茨先生的解释,众位绅士才恍然大悟。
用餐结束后,克莱门茨先生正要离开,却被卡尔拦住。
“卡尔先生,您还有什么事情吗?”
“不得不说,克莱门茨先生,和您的聊天非常愉快,您所爆料出的某些消息,实在是太惊人了。”
“您是说这个?不过,卡尔先生,您需要知道的是,咱们只是进行了一场,呃......发散思维的天马行空的闲谈,有些东西是没有真实性可考察的。”
卡尔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某些消息要是传出去,会引起某些群体的攻讦。
一致对外这一块,某些群体是格外团结的。
“我当然明白,我的目的也不是那些捕风捉影的消息。”
“您的消息渠道,我想得到些德国的消息,就像《每日邮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