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有山是国军七十七军的军长。
七十七军驻扎在鲁西地区,与冀南交界。
石有山的立场,对于冀南军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争取石有山团结抗日,师首长亲自出面做石有山的统战工作。
此时的石有山,虽说是军长,但是实力只有一万多人枪,尚不具备跟强手叫板的实力。
听说一二九师的师首长要与自己见面,石有山十分高兴。
石有山与张小梧是两种人。
如果说张小梧是伪君子的范本,那么石有山就是真小人的原型。
十七岁离家从军,当马夫,经过十四年的钻营,三十一岁,石有山已经带上少将的肩章,担任冯玉祥手下第八混成旅旅长,包头镇守使(相当于现在的警备区司令)。
三十年的血雨腥风,石有山见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政治与军事交织的游戏,练就了一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投机身法。
从冯玉祥的嫡系心腹,号称十三太保,一转眼便投靠阎锡山,之后又投靠蒋介石,之后又投靠唐生智,之后又投靠张学良,之后又投靠汪精卫。
跳槽跳成了精。
这石有山越跳越大,跳呀跳的竟然跳成了安徽省主席。
人送外号“倒戈将军”。
除了跳槽跳的又多又快,还有一样更称得上是绝活。
吃回头草。
冯玉祥是最初提拔他的人,冯玉祥失势之后,石有山立刻转投阎锡山;后来看到冯玉祥东山再起,立刻回归。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句西方的政治谚语,石有山用行动做出了最准确,最形象的解释。
可以说,这位仁兄,是一个标标准准的,活脱脱的真小人。
驻扎在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紧挨着八路军,怎样处理与八路军的关系,也是石有山非常关注的问题。
他想和八路军合作。
作为手上部队只有一万多人的军长,石有山现在最关注的,是扩军。
怎么扩?
按照老规矩,两条路,一条,抓兵。所谓抓壮丁,将年轻力壮的,抓来当兵。
想跑?打死你。
再一条,买兵。在热闹的地方,放张桌子,上面放上现大洋,一口价,拿钱走人。
这两条,对于急于扩军的石有山来说,都不太满意。
抓兵,费时费力,部队还不稳定。一个不留神,就可能跑掉一大半。费了半天劲,搞一支部队,说散就能散掉。
买兵,石有山舍不得钱。
搞部队,打仗,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搞钱吗?
花钱买兵?
那还不如抓。
可石有山看到,八路军的部队,一不给钱,二不靠抓,见风涨,老百姓哭着闹着要当八路。
八路军有招。
石有山想,就冲这一点,就得跟八路合作。
当然,八路军的实力,更是石有山关心的重点。
有了人,再有强援,自己这个军长就能响了。
远远看见,一队人马风尘仆仆地赶来。
石有山知道一定是八路军来了。
“摆队欢迎。”
石有山命令。
虽然石有山的兵比一二九师少,实力更是无法相提并论,但是作为步入高级军官行列十余年,还曾在一九二九年担任过安徽省主席的军阀,石有山对于玩弄手段还是十分在行的。
他深知,不管是联合,还是谈判,气势都十分重要。
在谈判中占据主动,就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话语权。
得势的一方可以掌握话语权,而失势的一方,则丧失话语权。
军人的气势,当然来自于实力。
石有山把他的卫队营摆了出来。
这是他的精锐。
国军的军队分三六九等,有嫡系,地方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