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着的,是部队,是战斗。
“团长醒了,团长说话了。”警卫员小彭听见叶团长的问话高兴地喊了起来。
他大声回答团长,“团长,你放心吧,队伍正在转移。已经与鬼子脱离接触了。后卫排也撤下来了。后卫排的黄晓伟把打你黑枪的鬼子给干了。”
他看见团长的眼睛睁开了。
可是小彭发现,团长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
副团长王近山把黄晓伟拉了过来。“老叶,”王近山叫叶成焕“老叶”,虽然老叶其实只有二十四岁。
但是老战友在一起就这么混叫惯了,“老叶,我把黄晓伟给带过来了,他把打你黑枪的那鬼子给干掉了!”
说着,王近山把黄晓伟拉到了叶成焕的担架旁。
黄晓伟的眼泪不住地往下滚。
他的团长躺在担架上,眼睛已经看不见了。
他把鬼子的那顶军帽放在团长的手上。
叶成焕确实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队伍呢?怎么没有人回答?叶成焕着急的想。有人往他手上放了一顶军帽,布质很细,不是八路军的那种粗布军帽。这是鬼子的军帽。
鬼子的军帽?怎么回事?
手,手很熟悉。叶成焕发现递给他军帽的手很熟悉。
啊,叶成焕记起这是神枪手黄晓伟的手。白天自己才拉过的,多好的一个战士。叶成焕记了起来。
自己曾经给黄晓伟颁发过奖章,今天白天他还提醒自己要注意隐蔽。可惜自己没有记住他的提醒。不然自己不会遭了鬼子的暗算。
叶成焕拉着黄晓伟的手,他明白了。一定是黄晓伟干掉了那个向自己开枪的鬼子狙击手,这是敌人的军帽。好样的,黄晓伟,你没有让我失望。
叶成焕感觉到自己已经不行了,但他的心中并没有遗憾。
他知道自己很年轻,自己还有很多的梦想没有实现。自己还有很多的计划,还有很多的想法,没有来及说出来。但他相信,他的战友们一定会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他的战友们一定会实现他的理想。
中国的未来绝不会再任人宰割,受人欺凌,中国人将来一定能够过上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名战士,能够在为国家谋求独立,为人民谋求幸福的事业中献出自己的生命,是幸福的。”叶成焕这么想着,放下了一切牵挂,轻松地,沉沉地睡去了。
睡吧,孩子,在长辈的眼中,你还只是一个孩子。可你已经担负起统帅数千将士,抵御外侮,捍卫民族岌岌可危的尊严的重任。是你,和你的战友,让侵略者知道,在这块土地上,还有敢于教训他们的不屈的人。
睡吧,仅仅二十四岁的年轻人,你青春的岁月,承受了太多的忧愁;睡吧,仅仅二十四岁的年轻人,你的青春岁月,充满了太多的苦难;睡吧,仅仅二十四岁的年轻人,你的青春岁月,担负了太多的辛劳。为了这个饱受凌辱的民族,你不畏艰险,不惧死亡,迎着长驱直入,似乎无人可敌的强大的野兽般的敌人,勇敢地上前给予痛击!
睡吧,团长,你太累了。自从踏上抗日的战场,你就日夜奔忙,辛勤工作。可你并不是你自己想像的铁人。在这次战斗之前你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医生和旅长、师长都劝你休息。你却不听劝阻,坚持指挥战斗。你太累了,团长。
1938年4月18日凌晨,英雄的抗日战将,772团战士心目中永远的团长,叶成焕,在他战斗,保卫的太行山区伤重不治,与世长辞。
黄晓伟一直守在团长的身旁,看着团长平静地离去。
他已经不再流泪。他发现,在他身旁的老二团的军人,没有一个流泪的。他们只是无声地肃立在团长的周围。任仇恨在心头凝聚,怒火在胸中燃烧。
他们没有呼喊,没有哭泣。
副团长王近山通红的双眼透露出他心中的痛苦。半年多的共同征战,王近山与叶成焕团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两人共御外侮,共建奇勋。一次次传奇的载入史册的经典战例,都留下他们共同战斗的身影。
看着永远离去的兄长般的团长,王近山心如刀绞,伤心欲绝。他没有流泪,没有喊叫。
老二团的军人流血不流泪。他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的团长,他的兄长。紧咬牙关,一语不发,“放心地走吧,大哥,我会用鬼子的血祭奠你的英灵!”
所有772团的军人,除了黄晓伟,都没有流泪。他们都同王副团长一样,将仇恨凝聚在心中。
全团无声地肃立在团长的身旁。
旅长赶来了,师长也赶来了。他们看到的,是安静地离他们而去的,仿佛睡着了一般的叶成焕;是被团长的牺牲,激励起更大斗志的,钢铁一般坚强的部队。
师长说,古人所称之重于泰山,正是叶成焕,及一切英勇抗敌的烈士之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