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虽然天公并不做美,没有让他看到故宫美丽的一面,但终于了结了一桩心愿。
回去的路上,老爷子突然提到。
“真可惜啊,年轻的时候错过了这么美丽的历史,二十年后才能亲眼见到。
现在又错过了巩丽,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她合作。”
王君嘿嘿地笑,然后“满怀恶意”地拱火。
“我这有巩姨的电话,要不我不帮你约她的戏?豪横一点,直接让把她把张导鸽了。”
斯皮尔伯格摇了摇头,感慨自己还是比张义谋大了四岁。
岁月不饶人,更老的他还是没能比过张导的魅力。
下午,跟守在门外的记者们挥手致意后,王君带着品尝过豆汁儿后一直保持满脸怀疑人生状态的斯皮尔伯格进入了北影厂的摄影棚。
看到一脸难受的斯皮尔伯格,张义谋关心地问了一下需不需要去医院。
两人晚上还要一起参加央视电影频道的主持下的导演之间的对话,身体抱恙的话需要提前和那边联系取消安排好的录播室给别人用。
斯皮尔伯格看了一眼若无其事的王君,凑到了张义谋耳边悄声告状说王君带他喝泔水,还骗他说是老北平的传统美食,叫豆汁儿。
张义谋了解到前因后果后,和王君对视了一眼,没有戳穿他的谎言,而是一本正经地应和到。
“小王说的没错啊,那的确是我们这边的美食,很多人喜欢。
怎么,不合你的口味吗?”
闻言,斯皮尔伯格再也不敢在这方面下功夫,把话题转移到了拍摄上。
关于电影画面色彩的运用,国外的不少导演都想和摄影出身的张义谋好好聊一聊,也包括了斯皮尔伯格。
自他第一次看到张义谋的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时候,那种不用声音、只靠画面传达意思的作品就深深打动了他。
眼下有机会,还有正在拍摄的实例,两人自然要深入交流一番。
而且因为张导也是习惯使用胶片拍电影,所以两人就这方面迅速达成共识,转过头来批判王君这样背叛了摄影、使用数码技术的是“不入流”导演。
王君则梗着脖子和他们吵,说像类似卡梅隆现在正在的3D数码技术,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主流。
还在使用胶片的老家伙们,该给新人们让路啦!
在三人的吵闹声中,一下午的拍摄落下了帷幕。
十八号,目送着斯皮尔伯格的飞机飞上云霄之后,王君没头没脑地问了张义谋一个自己想了几天的问题。
“张叔,您说,如果我们现在做出来一个文化溯源的纪录片,有没有市场?”
张义谋犹豫了片刻,摇了摇头。
纪录片不比电影,好的作品能在短时间内大卖并出尽风头,导演和资方都能获得好处。
然后拿到好处的导演和资方又能用到手的钱投入下一场纪录片的拍摄,滚雪球一样将整个市场越滚越大。
纪录片的拍摄时长动辄就是一年两年。时间长的如刘宇军的《藏羚羊》,直接十年起步。
结果呢,如果不是陆钏的《可可西里》抄袭给他引了一波流,多少人连这个人和纪录片的名字都不知道。
即便是优秀如《动物世界》,大多数情况下也只不过是人们吃饭时的背景音罢了。
他实在是不看好纪录片的市场,除非有官方下场站台,且质量的确过硬。
王君点了点头,表示了然。
然后在告别了张义谋后,一脚油门直奔公司而去。
“李哥——!”
开门声加上惨绝人寰的叫声,吓得李立贤直接alt+f4关闭了自己正在“看的报表”界面。
“李哥,我又给公司想到了一个长期计划,做纪录片,和刘宇军那样。只要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肯定又能是一个长线收益爆款计划!”
“三大仙山都被您霍霍完了,还停不住手?”
“这次不用山了,四处巡游、监察人间的日游神!怎么样?
学校那边不是一直想让我们帮忙想想办法处理纪录片专业的学生吗,把他们全塞进这个计划里面去。上山下乡,实地考察。
找社科院和央视合作,他们出人,我们出钱拿版权。
全国文化溯源、地方文化考究、人物生平科考,长期项目做下来,指定能培养出不少能人。
而且如果能说服社科院和相关专业的大佬出手,那这个项目还能反哺我们的瀛洲服饰计划,一举两得啊!”
李立贤深呼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
如果全从好的方面想,那王君的话自然没有错,这个计划就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但问题是,怎么可能一点差错都不会出。
就这个莫名其妙的企划,但凡换个正常营业的企业拿到手后看都不会看一眼直接就扔垃圾桶了。
但没办法,谁让王君是老板呢。而且,似乎真的有搞头?
“好的,您的反馈我收到了,我会在组织讨论后给您答复,请您注意我的来电。”
“好嘞。社科院和央视那边如果有问题的话就跟我说,我来找人解决。”
李立贤心累地把头一点点到了桌子上。
王君则哼着歌去自己的办公室拿之前放过来的资料去了——刘艺菲特意叮嘱过的,来公司的话就把那份记录带回去,她又能多水个千八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