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一同走在前往南阳的路上。微风轻拂,路旁的野花野草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这一路的美好。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痛苦的呻吟声。我们快步走上前去,只见一位路人捂着肚子,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头滚落。
“这位大哥,您这是怎么了?”太爷爷关切地问道。
路人艰难地开口:“我这肚子突然疼得厉害,像是有把刀在里面绞一样,还感觉肚子胀胀的,想放屁又放不出来,已经有一会儿了,实在是难受得紧。”
太爷爷略作思索,开始为他进行诊断。先是查看了他的舌苔,又为他把了脉,而后说道:“你这是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导致腹部气滞血瘀,引起的腹痛腹胀。”
说罢,太爷爷决定为他针刺腹结穴来缓解疼痛。只见太爷爷让路人仰卧,然后在其下腹部,大横穴下 1.3 寸,距前正中线 4 寸处准确地找到了腹结穴。
太爷爷一边施针,一边对我说道:“小晨啊,这腹结穴可不简单。它不仅能治疗像这位大哥这样的气滞腹痛,对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腹痛、腹泻也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对于便秘的人来说,刺激这个穴位,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不一会儿,路人的表情逐渐舒缓,肚子的疼痛明显减轻了。他感激涕零,连连道谢。
太爷爷微笑着说:“不必客气,出门在外,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但回去之后,还得注意调养,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规律。”
告别了路人,我和太爷爷继续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而太爷爷那高超的医术和慈悲的心肠,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据太爷爷给我说,这腹结穴,位于下腹部。“腹”字直观地表明了其所在部位为腹部。而“结”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结”有凝结、集结、聚合之意,象征着气血、经络在此处的特殊状态。在中医理论中,腹部被视为人体气血运化的重要区域,而腹结穴所处之地,恰似气血容易发生凝滞、结聚之处。
这种气血的结聚不畅,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失调”观念相契合。当阴阳失衡,气血不畅,腹部就会出现各种病症。
腹结穴之所以能治疗相关疾病,正与“结”字密切相关。其具有散结、解结之效,能够化解腹部气血的凝结阻滞。
当腹部气血结聚,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甚至腹部出现肿块等症状时,刺激腹结穴,就如同解开纠结的绳索,使气血重新流畅运行。
其“腹”之定位,“结”之功效,共同体现了中医穴位命名的精妙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体气血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
通过针刺、艾灸或按摩腹结穴,以其散结之力,调畅腹部气血,恢复阴阳平衡,消除腹部的胀满疼痛,促进肠道正常的传导排泄,从而达到治疗腹部病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