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兴业退位之后,五公主之子兴立便登基为王。
然其年幼无法处理政务,便由五公主垂帘听政,又有李文征老丞相辅佐,兴国也许还有兴起之日!
三国联军在接受兴国投降之时,便彻底的对边城洗略一空。
对邻水郡三城施行惨无人道的行径,边城夜夜哀鸣不断,尸横遍野赤色千里,令听着流泪闻着悲鸣!
屠城数日后,三国联军迫于帝国压力,才心不甘情不愿的退出兴国疆土!
至此兴国才算彻底摆脱了噩梦!然更大问题还在后面。
兴国与三国联军交战耗损过大,为乞降又赔了三国出兵之军资!
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生生将兴国拖垮!
更麻烦的问题是,神牧宗将国内世家大族迫害一空,十家便有九家人去楼空!
更要命的是兴国丧失了数十万百姓的人心!
人力!物力!财力!军心!民心!处处皆是一摊苦水!
李文征老丞相如今已年过花甲,奈何还是终日为国操劳,令人无限惋惜!
兴王这一退位自己撒手不管,可是忙坏了一帮孤儿寡母,一帮年迈的忠勇之臣!
“李丞相!如今三国联军皆已退出兴国,兴国百废待兴,该当如何是好?
唉!大王这一退位,留下兴国这一座将倾大厦,兴国日后该何去何从!
老丞相乃三朝元老,本不该再让老丞相如此劳累!
可我与新王孤儿寡母一对,又怎能肩负兴国安邦之大任!
还望老丞相心念兴国数十万苦难的百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我替兴国数万百姓在此先谢过丞相了!”
五公主坐于大殿之后,新王则端端正正座于大殿正上方。
“太后言重了!老臣自当为兴国崛起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眼下兴国遭逢灭国之祸,依老臣之见,此时应当平复兴国万民之心!
只要兴国民心不死!恢复国力便指日可待!”
李文征拖着年迈的身体,艰难的替新王与太后排忧解难。
“给老丞相赐座!”
新王登基后一切事务都由太后在决断并无话语权,今日也不知同情丞相年迈,还是出于少年单纯般怜悯。
竟抢在太后之前,责令内侍给老丞相赐座。非但没有引来太后不悦,反而让太后十分欣慰。
“哦?该如何挽回万民之心!还请丞相仔细道来!本宫将全力支持于你!”
“回太后大王!如今新王登基,需当张贴告示以谢天下万民!
同时还需做出一些救民于水火之要务,一免除边境几城赋税!
二封赏在国战中牺牲的军民以及世家!
三鼓励流民即可返回家乡,并对其灾后重建施以援助!
四节衣缩食!裁减宗室官员军旅一切不需要的浪费!
五鼓励农商贸易快速发展,必要之时可与邻国互通有无!”
老丞相上前又是一鞠躬,说出自己目前能想出对策。
“老丞相不愧是我兴国支柱呀!如此倾心为国,实乃兴国万民之福!
本王即可命人…”
新王虽年幼,然终究是兴国血亲贵族之身,此时尚有三分帝王之气。不过新王刚想下令,便被身后的太后所打断。
“老丞相言之有理!可前面几条尚可,唯独后两条恐怕牵扯太广了吧!
节衣缩食本宫尚可理解,可裁官裁军资恐怕不妥吧!
兴国百废俱兴,正是用人之际!此时无论是裁员还是裁响,恐怕都会紊乱人心!
还有最后一条!兴国刚与三国一战,对三国恨不能有生吞活剥之心!
若是下旨与邻国互通有无,是否会遭来万民唾弃!”
“太后明鉴!老臣有些操之过急了!节衣缩食也好,裁减官员用度也罢,皆不过是燃眉之急!
待兴国国力民力强盛之时,一切皆迎刃而解!
既然此事太后仁慈不愿伤官员将士之心,那就暂缓吧!
至于最后一条,老臣本想徐徐图之。各大世家门阀本就多与邻国通商。
待世家门阀恢复元气后,可引百姓商贾云集于边境,在边境开辟一处贸易市场即可!”
老丞相所想都是为了替兴国渡过难关,而太后所想或许站在王室角度而言还是欠缺先决条件。
在听完李文征的解释后,太后才微微点头。
“好!就依老丞相所言!本王即可下旨!
愿我兴国军民一心早日渡过危难!”
“臣叩谢王恩!”
长林郡兴国王都城外。
流民失所遍地哀鸣,时有逃难之人栽倒在地,就再也没有醒来。
可左右行走之人,皆如麻木一般低过头前进,无一人上前观看。好似死人已是家常便饭,唯有入得都城才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出王榜了!出告示了!新王登基!我等有救了!我们可以回家了!”
在一阵锣鼓声中,城门外张贴告示。灾民蜂拥而至,在城门外围成一个巨大的圆圈。
“啊…敌军退了!”
“我们可以回家!”
“我们可以回家!回家了…可老李…二狗,黑丫他们…他们怎么回去?啊…”
城门顿时一片嚎啕声,令人听之悲痛欲绝。
“乡亲们!新王登基!感念边城百姓苦难,如今已派人重建边城!
若有谁想重返家园,在城门外登记造册,有专人车马护送你们归家!
待返回故土后,城中自有官员为你们发放重建之资!”
一众官员在城门外,对着过往的流民声声鼓动道。
“回家!我们哪里还有家!早就被兴王抛弃了!家园也被敌人毁了!
家人…家人早死光了!”
“回家…回家…我死也要死在故土!我要回家!回家!”
边城百姓经历一场非人般的遭遇,有的人已空无一物,有的人精神已被摧毁,嘴中念叨无数次回家!
“姑娘!你…你这…怎般?”
城门外一身麻衣孝服装扮,直挺挺的跪在城门入口,手上拿着一块三尺白布,上面赫然用血写着一个巨大的冤字。
“姑娘!你有何冤屈?此乃进入王都之入口,不可在此逗留!
你若是有冤要申,可回故土向城主府郡守府申冤!
姑娘!不妨我等为你登记造册,护送你回故乡之城,再做打算如何?
姑娘大可放心!如今新王登基,已责令边城守军官员悉数归建!
你回到故城后,会有专人为你决断鸣冤!”
几名守城的官吏,看着一身柔弱且满目疮痍的弱女子久跪城门口不起,不由的起了同情之心。
“我的冤屈城主府无法申冤!郡守府亦无法申冤!唯有到这都城才可!”
“啊…姑娘!你到底有何冤屈?难道比天还大?难道还要直面新王不可?”
几人有些不知所措上前询问道。
“是!非大王为我申冤不可!我替边城数万流民申冤!替留在城中枉死的万千英灵鸣冤叫屈!
替我兴国惨死沙场的将士武者鸣冤不平!”
…
听完柔弱女子所说的话后,竟无一人再张口说话,城门口死一般寂静!
“姑娘大义!令我等佩服不已!受我等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