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选手下来需要40秒,那么一组六人需要240秒跑完,也就是4分钟一队,公布成绩1分钟的时间。
那一支队伍总共要5分钟,至于核实身份一项,可以在前一支队伍在比赛进程中核实。
一共325支队伍比赛,需要1625分钟跑完一轮,差不多就是27个小时左右。
原本李强想给每个队伍五场计时赛机会,这样大家才更有参与感。但是由于报名的车队实在太多,就只给3场机会,取三场计时赛的平均时间。
每次比赛完一场,就得等所有的车队跑完了再跑第二场,这样每个队就有一两天休整的时间,再比赛。
李强也会给每个团体弄出个排行榜贴在公告栏上,并告知每个学校多少个车队入围,将每个学校前十名的队伍都写上去,让他们看到与入围车队的差距。
那几天休整的时间他们一定会疯狂升级赛车。这下俱乐部的赛车改装配件,得狠狠地收割一笔。
325支队伍一轮需要27个小时左右,那么三轮需要81个小时。
明天8号比赛的话肯定来不及通知参赛队伍,所以只能公布每天参赛的队伍,以及参赛规则。
后天9号是星期二,非节假日从傍晚6点到10点每天4个小时。周末1上午8点到12点4小时,下午1点到5点,晚上6点到10点共12小时。
4个小时可以跑48支车队,但是实际情况肯定不可能算得那么准,非节假日每天就安排45支车队参赛,而周末则安排135支队伍。
角逐出64支队伍,应该是在12月22日星期一。那时候其他两个分部已经开业了,到时候把64进32和32进16的淘汰赛安排在附师那边的俱乐部。16进8的淘汰赛则安排在竹席厂那边的俱乐部。最后8强则在元旦放假三天回到西城墙路俱乐部旁的田野赛道角逐最后的排名。
至于64强比赛自然不能像淘汰赛那种一个队在赛道上跑计时赛,肯定要四支队伍同时上场。
这样64支队伍自然得抽签分组,而李强的想法是让每支队伍比赛三场,算积分角逐出三十二名。每场比赛的第一名是7分,第二名5分,第三名3分,第四名1分。
为了避免几支队伍有同积分的情况,每场比赛的时候每个队都有一个裁判计时,到时候根据计时快慢来判定。
而这分组,李强想的是,每次车队对战的另三支队伍都是不同的车队,于是要准备像鱼缸那种透明玻璃缸,然后顶部用一个不透明挡板挖个洞。这样抽签的人看不到自己手抽到哪些签,而周围观众都能看到抽签时候的过程。
抽签箱里有64张纸条,纸条上写的是4组1到16的数字。共三个抽签箱子,每个箱子纸条颜色分别为红黄绿三个颜色。红色为第一场,如果一个队长抽到9号,那么与其他抽到数字9的三支队伍比赛,以此类推。
而64进32强的比赛决定在附师分店那边举行,那里的总场地为800平方,除去前厅销售区,仓库区,以及改装区的150平方,还有650平方的会员赛道区。
周边应该留出比赛人员休息区,观众区,以及比赛人员赛跑区大概200平方,那么比赛轨道占用的区域就有450平方,一共10个轨道的大小,到时候将这10个轨道全部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大轨道比赛。
也就是说一个赛车跑一圈大概就要495米左右,且要过10个风火轮。李强想再宰会员一笔,就给出这个方案,四圈中能更换一次车和2次电池。这样参赛会员不得不准备三对新电池和一辆赛车,为了比赛成绩,这个新的赛车也要疯狂的升级改装。
当时顾书宇得知这个比赛内容,就和顾倾颜抱怨道:
“这李强哥也太会算了吧,这样一来大家参加一个比赛又得花不少钱了。”
每组四个车队比赛,第一个比赛成员四人同时从起跑线奔跑到赛道起跑线处,且按照跑道依次将赛车放进对号的赛道,放错跑道将白跑一圈。而且剩下两对电池和一次换车机会要跑完四圈。所以放错赛道,比赛车飞出跑道还惨。
这里奔跑距离就是30米。每圈更换电池或者换一次车,赛车跑完四圈后再跑回去与下一名队员击掌,就这样接力下去。
四驱车跑一圈的速度保守估计大概76秒左右,四圈则为304秒,换电池以及换车时间按照20秒时间来算,选手跑60米算20秒。那么一人跑完需要334秒的时间,六人为2004秒则是33.4分钟比完一场。
每场四支队伍,那么64支队伍就是一轮需要16场,三轮则是48场。非节假日一晚4小时,可以安排7场。从23号到26号非节假日可以安排28场,27号刚好是周六放假,可以全部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