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就这一个夹子,你们可够用的?不行的话就再烧一个。”
现在灶膛里正好有火,劈来一个竹条来,烧一个也不费什么事儿。
周明书正好过来,“奶奶,这竹夹子就交给我来做吧。”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周明书找到砍刀,选了一个盘靓的竹筒,劈了好几根竹条。
将里面的竹节打掉,又将外面的毛刺给刮平。
量好尺寸后,就在火堆上烤。
果然,就像在小视频里看到的那般,烤的那处变软了。
周明书趁机将竹条对折,固定好后就成了。
“奶奶,你看还不错吧。”
“行,可以凑合着用就行。”
反正是夹个栗子,只要不扎手就行。
周明书对自己做的夹子十分满意,拎着出来后,还用布条给缠了一下,这样用起来会更得劲。
看着面前的四个夹子,周明书拍了拍手,等明天捡栗子的时候,大家都不会被扎到手了。
墙角的几个人在琢磨了一下午的时间后,终于在晚饭前将第一版吊炉给做出来了。
周明书看了看,手艺确实不精,内壁坑坑洼洼的不够光滑,整个炉身也不够圆,不过还可以凑合着用
“大伯,这个可以留在家里用,你们再做一个,要再圆一些,里面要光滑一些,驴壁不需要那么厚,这个太沉了,你们到时候搬不动。”
周老大几人一听,三丫说的是呀,他们做的这个太‘笨重’了,光是搬到驴车上就够费力的。
“行,我们琢磨琢磨再做一个。”
既然这个可以在家里用,那他们就不拆了。
一回生二回熟,等明天他们再好好做一个出来。
晚饭就是小鸡炖蘑菇,还有几盘小炒菜。
毕竟家里的人太多了,一只鸡根本不够吃的。
周明书还是第一次吃榛蘑的味道,配上这吃虫吃草的走地鸡,味道着实一绝!
等明天她得多找点这蘑菇存起来。
就这样一连忙活了几天,终于到了收粮税的日子。
和上次一样,根本用不着村民自己动手,那些官差自顾自的称量,上本,收税。
因为良林村是第一个开始收的,还是县令大人亲自下的令,各位官差纵使劳累,但面色都很和悦。
收到一半,没想到县令大人和师爷坐着一辆小马车晃晃悠悠的也过来了。
众人纷纷过来拜见县太爷。
牛县令这次过来甚至都没有穿官服,就是过来看看具体的情况。
让大家各自去忙,他们一会儿就回去。
“怎么样?”师爷接过账簿看了看,这收成确实是比往年要多上一些的。
按照每亩地来算,一亩地可以增收一百斤到一百五十斤的样子。
有了具体结果后,几人的心情都大好。
这说明他们捯饬这么多的事儿,也不算白忙活。
周明书见牛县令又来了,并且还亲切的和她打招呼谈论农事儿。
她心中甚是感动,从她记事起,无论是听戏还是看电视电影,遇到的大多是贪官,不是搜刮民脂民膏就是欺男霸女,像牛县令这样一心为民的着实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