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不明显,图案印歪了的放在一个位置,那里已经有两三张,印得模糊不清的,也要挑出来,有三四张,其他大部分看起来是正常,只见他们上料每次都要靠在一个直角卡尺上,两边靠齐靠对,才松手,让机器把纸板带入机器。
进料机构和运行和第一台机器类似,唯一区别就是第二次上机器更讲究位置,王平好像能懂,看了三四张纸板上机以后,王平确认他们是要求每次产品进料时都要留意边角直角。
王平顺着机器走,已经有图案了,肯定站在字的下方往上看舒服些,王平看到这个图案基本全部成型,已经像一个包装箱的外表了,当然是一张平纸板字也不是印在一个面上,四面都有字,这次颜色是蓝色。
王平也和两位后面接产品的女孩点头,自己已经听到她们大声叫:“王哥!”都是川普话,这也是两位川妹,看得出来她们是老员工,一双手跟绣花似的,有一种心有成竹的淡定。
两人都没有刻意看着产品出来,但是她俩每一次扬手,就是稳稳的一张产品,两个人时不时还用家乡话斗下嘴,王平觉得有点意思。
在旁边看了许久,发现两位女孩站了起来,大概接了三张还是四张,机器停了。
两位男工友从前面进料口走了过来,各自从机器上某个地方拿出水杯,取下口罩喝了口水,然后再过来,拉着放好的产品往外来,两个女孩和另一位男工在后面推,她们把产品拉到一个空地放在那里,然后两个女工把空车从进料口那边拉了过来,还放回刚才位置。
那两位男工又从上一台机器的出料口把一推车一次印好字的那堆纸板拉到进料口,可能谁喊了一声什么,机器重新启动,两位女工喝过水以后又坐回凳子上开始接料,手一挥一扬,开始工作,王平抬手看了一下手表九点六个字。
大概心里默算了一下,一推纸板一位女工肩膀高大概一米四左右,地推车离地四十公分,产品的高度在一米到一米一之间,纸板厚度不到一厘米,瓦楞纸五到八毫米为多,王平自己预计这样一堆大概一百五十张。然后王平真的去数了一下。148张,果然。
想到前面两位男工还要挑选,那就对了,如果一个半小时她们是第一车的话,那么等下十一点左右是第二车,正常全天八小时应该有六到七车,九百到一千零五十张。
王平觉得他能这样理解已经够可以了,以前自己在鞋厂仓库不是这样,那个班组要多少料,每班领几次来预估存货补仓下单,王平作为主管助理,干了不少这样的事。
现在不一样吗,如果八小时一个班需要九百到一千零五十张纸板,那么原料就要保证供应,每张纸板的平均重量换算为吨,原料如果按五天一次的频率备料,不排除订单数量和加班情况下,原料的存货不就可以预估了吗?
以前自己在石马鞋厂仓管就是做这件事的,如果生产部乱下单,是要准备弹药吵架的,这方面王平立过很多功劳,王平又开始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