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梅和王平聊起工作上的事情,王平坦言自己现在是在石营镇一家私营的纸箱厂上班,厂里只有四五十人,由于在P城远郊农村租的是原村里的祠堂做厂房,厂里生活,生产条件相对简单简陋,所以厂里的员工稳定和技术工人紧缺一直是隐忧,虽然自己也算小股东,但是工厂的业务和技术能力可以说毫无优势,王平很为工厂的日后前景担心。
创业和打工是两种不同的心态,王平觉得和刘红梅聊工作,自己能把心里所想的真实情况说出来。
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小股东就有啥值得炫耀的地方,反而他很担心工厂的技术能力不足,会在日后发展中处于不利位置,这种意识一直让王平很低调。
刘红梅听王平说到技术工人一事,也从她作为人事管理人员角度帮王平分析,P城经济发展快,技术工人的流动更快,好多高级别的技术工人频繁跳槽,刘红梅也亲自遇到很多次。
她们厂用的办法就是利用原国企的政策,用特区编制和户口落户政策吸引并网罗了几位技术大拿,使得工厂渡过快速成长期。
她自己舅舅就是因为待遇和住房的原因从Y城调往特区的,然后个人承包以后,她舅舅才因为是技术人才才得以出任总经理一职,刘红梅才放弃幼师工作来到特区,她舅舅还叫她参加自学考试,如果拿下大专文凭,有机会办理人才引进政策落户特区。
“啊?P城还有这样的政策?”
“你不知道?”刘红梅有些诧异?
“我不知道,以前在Y城,虽然我也是人事部职员,但是相关人才引进政策,我是真不知道。现在在私营企业,更是遥不可及,哪里想得到有这种事?”王平坦白说。
“也是,你们厂是私营企业。”刘红梅自己也想到了,两人企业性质的不同。
“如果按你这样说,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培养技术工人了?看来还是要自己懂才行啊!去年我就懵懵懂懂到你们新华书店买书自学,现在看,还是这条路靠谱!”王平最后还是这样自嘲才结束两人之间的谈话。
但是,技术工人的培养,让王平一直开始留意,不经意间,他个人的某种意识又得到加强,日后,王平在关键时刻的选择,与这次回乡有着极大的关系,此是后话。
晚上的列车,看着周围的旅客纷纷入睡,王平也不能厚着脸皮坐在刘红梅的下铺继续谈话,王平还是比较自觉,看着大家都开始休息,他也来到列车吸烟处,自己一个人过起烟瘾,让刘红梅休息。
王平第一次开始用股东老板的身份开始思考问题,这是王平自己都没感觉到的。
回乡过年时,是激动和兴奋,回到家,井阳佬告诉他熟手员工被人挖墙脚,他才第一次感觉技术工人的稳定和难得。
虽然自己父亲帮自己介绍了刘师傅,还运气不错结交了吴工,但是,王平从回P城的班车上听大家七嘴八舌地分析所谓的“打工经验”就预感到:现在南下打工的朋友们已经开始学会挑选工厂,比如就有很多人开始拒绝长时间加班的工厂,这是一种趋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