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的机制茶比我们起步早,他们是因为外贸采购需求,机制茶发展较快。
但是两种茶叶加工工艺不一样,我们的是绿茶,他们生产发酵茶!这就产生矛盾,我们的原料种植不可能推到重来,机器设备又投资下去了,合格的绿茶生产不出来,按人家工艺生产的发酵茶,大家都说不好喝!
当年基本走进死胡同,这个项目陷入停摆!我当时是技术员,不是领导,技术负责人这顶帽子戴在我头上,但是拍板决策的都是上面领导,看见项目没办法推进,领导们拍拍屁股全跑了,就留下我这个傻小子!
当时自己被逼没办法,这不行,那不行!干脆,管他机制茶不机制茶,我自己还不会制茶,凭什么研制机器制茶?
所以我就从头开始学手工制茶,在学传统的横河县本地手工茶的过程中,发现本地绿茶和福泉省发酵茶的制作区别,我们是能用机器用机器,不能用机器用手工。
开始就是想混过去,国家投资买了那么些设备,建了那么大厂房,不可能不给供销社交货!
本着这样的思想,我们茶厂又招了不少工人,我记得好像是招了二十人,建国就是那时进来的。
目的就是用人工弥补机器的不足,嘿,别说,那年秋茶让我们跌跌撞撞混过去了,那年的秋茶勉强达到了供销社收购的二级茶标准,茶厂保住了!出乎大家意料。
第二年我们如法炮制,春茶还请本省的其他市县同行过来手把手传授,也是机器和手工相结合,那年我们的春茶获得了全省第三,横河县茶叶开始成为一个特色。
然后就是不断的自己琢磨,哪些地方能机器,哪些地方简化,不用机器,也能保证品质,经过十几年,横河茶厂熬过来了,但是效益,一直不是很好。
厂里设备老化,茶叶原料基地茶叶品质退化更严重,现在你们喝的特级横河春,又改回全用手工制作,才保证品质不下降!
所以市场传言机制茶不如手工茶,不少是我们厂自己工人说出去的,现在茶厂的处境并不好。
王平好像听天书,茶厂效益不好,机器设备老化,茶叶基地原料品质退化,这哪个也不是好消息,那么拍卖茶厂还有什么好处?黄建国连门面房都抵押出去了?吴世伟也说准备投十万元入股?自己也叫老干部跟着吴工,大胆投!难道错了?王平满脸疑问,不好出声。
“来,来,准备吃饭了!”随着一声响亮的吆喝声,黄家客厅一阵忙碌,所有的腊味,油炸果子给撤下,换上十二道热气腾腾的煎炸烹煮大菜,还有一罐土鸡汤!
黄建国不知从哪个角落跑了出来,带着四个小孩,最大的戴着眼镜的是罗厂长儿子,名叫罗艺,学习成绩和脸上的近视眼镜度数一样,能考多少分,就戴多少度,六百多度的高度近视眼!
小姑娘是黄建国大闺女,名叫黄雨涵,刚上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