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喆与高倩倩姊妹俩暂时分手后,拐了两个急弯,来到了一个清澈见底的小河边。
古老的小河,已存在很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名字。
因其在村子的南面,后来乡亲们都叫它南河。
鱼翔浅底任自由,小虾游弋乐悠悠。
对这个小河,林喆是非常熟悉的,重生回来的林喆还清楚地记得很多细节。
哪个地方水深,哪个地方水浅,哪个地方有漩涡,哪个地方有急弯,哪个水域白条喜欢,哪个地方经常出现白鲢。
这些细节记忆基本上都是林喆和青梅高倩倩共同探索积累的成果。
一想起那些曾经的过往,林喆心里一丝丝甜蜜,一缕缕温暖。
小河水面平静如镜,几无波澜,大约有一百多米宽。
河上有一座由细密的长竹竿做的水漫桥,桥宽大约三米,非常平稳坚固。
行人,自行车,手推车,手扶拖拉机等载重不超过半吨的小型车辆都可安全通过。
林喆顺手捡起一块薄薄的小石块,俯身下来,用力扔出。
小石块旋转着微斜着飞出,入水,出水,入水,出水,......
林喆稍微数了数,这次打出了超过十个水漂。
技术还是那么地娴熟,无他,唯手熟尔,这深深地肌肉记忆和感觉,一切都还在!
林喆,又回来啦!
林喆推着自行车稳稳地走在小桥上,闲庭信步,婉转悠扬的口哨信口吹。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喜欢古诗词的林喆脑海中冒出了一句诗。
过了桥,映入林喆眼帘的是一个稀稀落落的小自然村宁家村。
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都姓宁,也许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后代。
村子的十几户人家就像一个石榴的许多石榴籽,求同存异,非常团结,非常亲密,亲如一家人。
宁家村的西面东面和北面都是郁郁葱葱的大山,属于总体东西走向绵延几百里的孟良山脉,前面是九曲十八弯的南河。
三山抱一水,从风水上讲,宁家村是一个风水宝地。
初来宁家村的第一户人家估计是略通风水的。
过了桥的林喆推着自行车悠然地走在乡间小路上,思绪不自觉地飞扬起来。
欣赏着既熟悉又稍显陌生的如画的田园美景,袅袅的人间烟火。
......
“喆喆~,喆喆~,姥爷在这里~~~”
慈祥和蔼的呼唤声把林喆飞扬的思绪拉到了眼前。
林喆的姥爷宁立业七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身体非常硬朗,精神矍铄,长长的胡须,满满的仙家翁气质。
“姥爷~~~,姥爷~~~”
林喆骑上自行车,加快蹬了起来。
在零点一秒的视觉暂留的作用下,飞速旋转的车辐条变成了一个滚动的白色圆盘。
几乎每个假期林喆都回来姥姥家住一段时间,林喆跟姥姥姥爷很亲。
林喆跟既很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姥爷来了个结实的拥抱。
“姥爷,好久不见了,身体挺好吧?”
“喆喆,姥爷挺好的,就是有点想喆喆啦!”
“姥爷,喆喆这不是来了吗!”
“来了就好,走,回家,喆喆。”
“姥爷,姥姥呢?”
“在家做饭呢!”
林喆和姥爷沿着金黄色、灰棕色和橘红色混杂的平平的沙土路向上坡走。
“三舅好!”
“林喆回来啦!”
“是啊,刚回来!”
“这次回来多住几天吧?”
“是的三舅,这次要住好几天呢!”
“大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