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28岁。
张士诚在长江三角洲地带发起攻势,进攻江南元军。
乘此机会,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
在第三天,攻破城外的陈兆先军营,其部三万六千人归降。
但是,朱元璋看出降军心存疑虑,军心不定。
于是朱元璋就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名勇士当亲军,在夜里守卫,而自己身边,只留有亲兵统领冯国用一人。
第二天,降军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动,疑虑全消,甘愿跟随朱元璋。
于是,战争进行得十分顺利,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庆。
朱元璋进城后,下令安抚百姓,改集庆为应天府。
小明王韩林儿获报后,升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又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
朱元璋在应天则设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
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29岁。
耿炳文克长兴,徐达克常州,而朱元璋亲自率军攻取宁国。
随后赵继祖克江阴、徐达克常熟。
胡大海克徽州、常遇春克池州,缪大亨克扬州。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31岁。
朱元璋陆续攻占浙东余下各地,常遇春克衢州、胡大海克处州,至此朱元璋部控制江左、浙右各地,向西与陈友谅部相邻。
是年五月,小明王升朱元璋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正月,朱元璋33岁,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
此时,尽管朱元璋拥有十万兵力,但是占有的地盘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敌。
东面和南面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虽然同是反元武装,但是张、徐二人同小明王却相互敌视。
不过,北面小明王、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大大牵制了元军,而且,张士诚、徐寿辉的力量还不足以兼并朱元璋。
这样一来,朱元璋暂时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谋臣。
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
完成了“高筑墙”的部署后,朱元璋便着手实行“广积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