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师中见得这王叶已然将此地当成自己府邸,感叹其脸皮颇厚之余,虽对王叶有几分厌烦,奈何种照容又从未出言反对,自己这做叔父的,倒也懒得去管这摊破事。
落座之后,种师中便朝王叶开口道:“速召玉奴前来!祸事了!”
种照容见得耶律大石等人已去,种师中亲至,原本便已经迎了出来,复听得此语,赶紧快走了几步,来到厅前,也顾不上行礼,便朝种师中开口道:“敢问叔父,有何祸事?”
种师中长叹了一声,便开口道:“正是大兄之事。前次听得玉奴之计,为叔已托人前往汴梁,切切嘱咐于大兄,请其低头认罪,如此庶几无事。”
种照容闻言便朝王叶看了一眼,复回头朝种师中开口道:“可是此事有何不妥?”
种师中又是长叹了一口气,开口道:“此事原本倒无不妥。大兄既然认罪,王黼便不敢再度用刑。且宫中亦曾传出消息,官家闻此,也有几分宽宥之意。眼见着要是此次破了辽人,将此捷报奏上,为叔又托得朝中好友乘机进言,将大兄之事于此时结案。如此一来,倒是能大事化小事化无。”
说到这里,种师中猛的一挥掌便要拍向桌子,然则又强行半途收回,有气无力的开口道:“奈何朝中李纲李大人闻听得此事。”
一听得李纲二字,王叶便知道坏事了!种师道这货,八成要被李纲给坑了!
有句话说得好!天下大事,坏于小人之手者,不过十之一二,坏于君子之手者,十之。
李纲此人,正为正人君子里面的正人君子。品德没得说,节操更是大把,至于调和阴阳,刚柔相济的手段,便只能为尊者讳了。
此人满肚子的不合时宜,又是宁折不弯的性子,正有如明朝海瑞一般的人物。正所谓光棍眼中容不得沙子,见到不平事,管得了要管,管不了也要管。
历史上金人南下,第一次攻打汴梁之时,朝中诸臣要么建议求和,要么建议迁都,唯有李纲一意抵抗。
宋钦宗见状便命李纲主持汴梁防御。此人身先士卒,奋力守城,加之以四处勤王之师齐聚,倒也守得汴梁不失。故此一时之间,名声四起,且颇得宋钦宗所钟爱。
奈何此人为人太过刚正,自金人退后,便转头对百官算起账来,凡当初提议求和或者迁都者,一概贬之。就连当初有百姓于城头见得金人兵马,无意中夸赞了一句:“金人兵马何其盛矣!”李纲竟然将此人以通敌的罪名杀之。
如此一番下来,朝廷百官自是人人自危,即便是平日里的死仇,也不得不暂时放下成见,联手以抗李纲。就连宋钦宗也是大为头疼,若按照李纲的办法来行事,只怕不用等到金人再度南下,朝中便已空矣!
选李纲还是选百官,宋钦宗身为天子,此事自是不难选择。
于是没几天,李纲便只能黯然下野!
如此可见此人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