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耶律大石护着天祚帝先逃,背后完颜照立领着残兵猛追,再背后又是耶律成领着辽兵死命追赶。
而居庸关内,乙室拔业兵马、刘延庆兵马、郭药师兵马早早已经在此准备。
除此之外,太行山中马扩也领着数百人马潜伏于此。
正是群英汇聚,一场好戏即将上演。
要说天祚帝这货到底不愧耶律跑跑之名,逃命功夫确实有一手,运气也确实不错。
当初耶律大石分得兵来,便命耶律成领得二千兵马殿后,原本有得这支兵马在,即便完颜照立再度前来袭扰,也必然为耶律成所阻滞,自己便可按照往常速度行进。
然则天祚帝这货为了夺得耶律大石兵权,欲要将耶律大石同其麾下隔开来,便故意命其陪同自己日夜兼程往居庸关而来。
也就是有得这日夜兼程,完颜照立虽拼死冲出得耶律成拦阻,却也无法追得上天祚帝。
待到完颜照立好不容易到得八达岭外,便只能眼睁睁看着远处一队人马疯狂地逃入山谷之中,不敢继续追来。
此时耶律成领着辽军也远远出现在身后,完颜照立略一思索,到底还是引军避开了去。一则天祚帝已逃,杀得背后这些小鱼小虾没太大意义。二则此次双方均已疲惫不堪,一旦交战双方伤亡必然很大。这也很好理解,原本你战力五十,我战力一百,双方差五十如今大家都剩下两成战力,你战力一十,我战力二十,单兵战力差距明显减少,士卒数量便变得重要起来。三则也是自己这方已经只剩下五百余人,反观对方犹自有得千余人马,万一再来个阴沟里翻船什么的,给都统报讯的人都没有了。
完颜照立既然引军避开,反正林牙已经逃得出来,耶律成便也不肯前去找死,只领着这剩余的千余人马紧跟着入得山谷。
至于为何完颜照立见得天祚帝等人逃入得山谷便停步不追,便得先来看一看居庸关的地形。
居庸关,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径之八,正为南京道沟通西京道的咽喉之地。
这些虚名都是其次,最紧要的便是居庸关的长度。史载所谓关前廿五里,关后十五里。
自八达岭开始入得山谷,行的二十五里山路才是居庸关城池出得居庸关城池,尚且还需前行十五里山路,这才能出得居庸关南口。
前后共计四十里路途,两边均是崇山峻岭,中间一条所谓的“驿道”!
其实“驿道”的长度还是其次,最紧要的还是“驿道”的宽度。
按史书记载,居庸关内驿道宽处“双车仅能并行”,窄处“战马不得齐进”。换成现代的话来说,便是宽处大约有个双向双车道,窄处只有得双向双自行车道。
其实“驿道”的宽度还是其次,最紧要的还在地形。
居庸关所在的山谷不仅仅是“山谷”,还是“溪谷”。驿道一侧傍着军都山而行,另外一侧便如同悬崖一般陡峭,悬崖下面,一条小河伴随着驿道蜿蜒前行。
如此险要地形,也不需要据关而守,只需要在狭窄处放得百余人马,则任凭你千军万马也休想过去。
这事还真不是吹得,但观宋金辽元四朝,居庸关从未为武力失陷过。
历史上童贯两次伐燕失利,便买动得金人南下。金人虽则经由居庸关而入,却未曾武力将其攻陷,主要原因便是尚且未待到金人攻打,辽人早已弃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