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话音落地,李善长不由也是回过神来,觉得自己兴许还能抢救一下。
顿时也怒视着李祺,呵斥道:“就是!我等寒窗苦读,为的就是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承平,岂能只惦记着那点黄白之物?”
“我虽身为当朝宰相,可行得端坐得正,从未有过任何不法收入!府邸上下人人节俭,你这逆子,岂能信口雌黄?”
“朝廷的俸禄如何就不够用了?你长这么大,虽谈不上锦衣玉食,但何曾饿过肚子?”
李善长振振有词,却一直都在关注着朱元璋的神情变化。
谁都知道朱元璋对贪官污吏那是毫不心慈手软,所以此时的李善长,实际上也真没贪污,毕竟胡惟庸还没走到台前。
李祺看着李善长义愤填膺的模样,冷笑着指了指农家小院后面的数亩良田,突然问到:“爹,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你看见我这小院后面的几亩良田了吧?我一分银子都没花过,你猜我是怎么得到的?”
李祺话音落地,李善长顿时面色大变!
“逆子,你竟敢再外狐假虎威,假借为父名号巧取豪夺?老子打死你!”
李祺侧身躲过李善长的脚,跑到了朱标身边,虽然猜不透这两个人是谁,但却看出来了便宜老爹对这二位有些忌惮。
“我借用了你的名号倒是不假,可却不是巧取豪夺,而是当地百姓过来求我收下的,不仅如此,就连这农家小院,也是他们求着帮我修建的。”
朱元璋瞪了一眼李善长,这才面露疑惑的问到:“这又是何故?”
此时的朱元璋第一次起了杀心,无论是李善长平日里胡作非为让当地百姓敢怒不敢言,还是其长子李祺狐假虎威,欺压平民百姓,这都是朱元璋不能允许的。
“很简单啊,大明律法规定,凡是朝廷命官,皆无需赋税,也无需徭役,老百姓又不是傻子。”
“这良田到我名下,他们就会从农户摇身一变,成为了佃户,身为佃户,只需交给我三成粮食,比交给朝廷的赋税少很多,这么划算的买卖,自然有人求着送上门来。”
“爹,你虽然确实没贪污过,但你不会真觉得朝廷那点俸禄,就够你养活整个府邸的人吧?”
“你名下的良田少说也有千亩之多了,每年光是收租金都够你养活不少人了。”
李祺话音落地,朱元璋不由得沉默起来了。
大明刚刚建国,国库空虚,倒不是朱元璋不想给官员长点俸禄,关键问题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因此才制定了这么一条国策,目的是为了减轻官员的负担,但此时看来,好像适得其反了!
若不是李祺提出来,朱元璋完全没有察觉到这条国策的问题所在。
实际上直到二十二年之后,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才发现有问题,最终废止了这条国策。
但到了明朝中期的时候,这条国策却又被执行起来,明朝灭亡,有一小部分原因跟这条国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到了崇祯时期,土地兼并的问题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亡国已经势不可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