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马上皇帝,一生有二十六个儿子,其中好几个都是他登基称帝建立大明之前所生。
这朱樉便是其中之一,当时忙着南征北战,身边的资源几乎全都堆在了朱标身上,因此对于其余几个儿子,几乎从未管教过。
便连大名鼎鼎的燕王朱棣,大明第三任皇帝永乐大帝,都是十余岁了,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皇朱元璋。
足见朱元璋对于除朱标之外的儿子,有多不上心。
朱标以外的儿子,会长成什么性子,学会什么本事,基本是全凭天意。
不出意外的话往往就会出现意外,这老二秦王朱樉偏偏就长成了嚣张跋扈暴戾荒唐的性子,其封地内的百姓怨声载道,朱元璋数次三番将其召回应天。
这要是换个皇帝,怕是九条命都不够死的。
即便如此,也是因为马皇后跟朱标数次三番求情,这秦王朱樉才能安然无虞。
而此时,经过朱樉这么一闹,那台上的清倌倒是也有些发怵,简单的介绍之后,便省过了不少流程,直接宣布了。
“今日鱼玄机小姐以广寒秋为词牌,诸位公子若有兴致,可取了笔墨纸砚,自行填词......”
随着清倌话音落地,场中数十小厮则端着纸墨笔砚,四下分发。
李祺桌上倒也被放了一份纸墨笔砚,李祺却是看向朱标,笑道:“朱兄意下如何?”
朱标一心一意想要离开这里,哪有半点想法,若不是此时离开显得太过突兀,让他不敢动弹,早就拉着李祺走人了。
李祺见朱标不言语,以为他不好意思开口,不由笑道:“朱兄莫怕,小弟倒是想到了一首词,朱兄若是有意,小弟保管能让朱兄得偿所愿。”
朱标闻言这才愣了一下,他知道李祺有治世之才,又略通医术,却不知李祺竟还有满腹经纶,可吟诗作对。
不由一边摇头一边问到:“哦?没想到你还会填词作赋,你且写来我看看。不过不要署我的名,我不感兴趣,你只需署你自己的名便是。”
朱标此话倒是肺腑之言,躲都来不及,如何还敢抛头露面?
李祺见状,点了点头,提起毛笔,蘸上墨汁,便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朱标越看越是吃惊,没想到这李祺一手毛笔字,不仅是自己未曾见过的字体,竟还颇有几分舍我其谁的气势!
较之明朝,后世多出不少字体,朱标未曾见过倒也正常。
比如说后世常见的字帖中所用的瘦金体、华文行楷、柳体、颜体、启功体等等等。
实际上董其昌、赵孟颃的字体也很好,可惜的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后世传下来的大多只有启功体,估计是满清鞑子只把启功体留下来了,所以大家只好也只能用这个了。
“没想到你竟如此多才多艺,这书法不仅自成一派,竟是足以堪称书法大家啊!”
朱标忍不住,由衷赞叹了一句。
“小道而已,上不得台面。”
李祺一边写着,一边头也不抬的随口敷衍了一句。
朱标却是深以为然,比起李祺的治国之道,其余才艺确实可以称之为上不得台面的小道。
朱标原本只是被李祺的书法震惊,但看着看着,瞬间又被李祺的内容震惊了!
古代的词牌很多,常用的词牌有虞美人、如梦令、苏幕遮、念奴娇等,每个词牌的格律都不尽相同。
这广寒秋基本格式则为两阕各两仄韵,也有多句用韵的情况,不必设限,也不必因多句用韵而视为变格,又以辛弃疾的词‘少年风月’为代表。
其中不少大家都曾写过,想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李祺不过片刻功夫,竟然就写出让人如此经验的词来,实在让朱标不得不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