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那些文官们,更是一脸的不敢置信!
位居丞相一职,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是所有文官的终极梦想!
寒窗苦读十余年,谁不想位及人臣,成为那百官之首的丞相!
可如今李善长竟然想要主动辞去这一职位,甚至是昨日才获封韩国公之际!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这又是何故?
这些人心里自是各怀鬼胎,又以胡惟庸、杨宪等人最为明显,此时嘴角都快压不住了。
李善长辞去丞相一职,意味着这个位置就空出来了,按照正常理解,势必有人需要顶上去。
而朝中文官,最有希望顶替李善长丞相一职的,也就他们几个了。
当然,前提是刘伯温不争。
此时刘伯温却是打量起李善长以及在上位端坐的朱元璋来,见二人似乎神色平静,尤其是朱元璋,似乎早有预料。
刘伯温不仅心中思绪万千,看来这一出戏,二人早就彩排过了。
看见杨宪的神情,刘伯温不由微微皱眉,还是太心急了。
朝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杨宪是刘伯温门下,胡惟庸是李善长门下。
李善长辞去丞相一职,难道是准备推举胡惟庸继承丞相之位?
如此一来朝中不仅左丞相一职空缺,右丞相一职也空缺了,那么杨宪、胡惟庸都有希望啊!
毕竟历朝历代,丞相一职跟皇帝一职都是不可或缺的,国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一日无相啊!
大明刚刚建国,天下百废待兴,政务堆积如山,朱元璋即便再亲历亲为,也不可能一个人处理完这么多的政务啊!
所以左右丞相这两个位置,势必要安排另外的人上去!
也难怪杨宪、胡惟庸如此迫不及待,都要压不住嘴角了。
“准!”
就当朱元璋淡淡再次说了一个‘准’字之后,站在下方的文武百官瞬间一片哗然了。
“陛下,既然韩国公主动辞去左丞相一职,还望陛下尽早确立新的左右丞相人选,接管朝中政务!”
“臣亦觉得陛下应尽快确立新的丞相人选,以助陛下处理国家政务!”
“臣推举胡惟庸出任左丞相一职,胡惟庸乃太常少卿,又是韩国公门下,自是再合适不过了!”
“臣推举杨宪出任左丞相一职......”
只是李善长却用眼角余光狠狠瞪了一眼推举胡惟庸之人,威胁之意溢于言表。
树倒猢狲散的道理谁都知道,但是有必要来的这么快吗?
不劝说我,竟然立即推举新人?
我不要面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