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丈夫是个刚强之人,仍旧想要上前挑衅,却被王主任持枪直接顶住额头,那冰凉的枪管配上了王主任如同冰霜的目光。
那一刻,他由衷地相信这平日里总是笑脸挂面的王主任会在他有任何进一步的举动时会果断行动。
事后传言四起,说这对夫妇被吓得连尿都出来了,立刻就把铁锅砸烂,才顶替上交了三十斤的所谓“废铁”。
自此之后,王主任每到一家,那户人家都不敢再有任何反抗,都乖乖地把所谓的“废铁”交了上去。
不过许多人家并没有完全凑齐,王主任选择了先行收取了一部分,计划先将工作展开起来,其余的则要求在两日之内交齐。
她并未多言后续会有些什么后果,只是用她那冷冰冰的目光扫视了一遍周围人众,便再也没有多讲。
当然,到了明天,除了那些有公事必须要上的人员,其它履行征集义务的年龄段的人群都必须前往旧货站集合。
贾豪云算了算,就连贾母也包含在其中。
这时的王主任已经按照规矩交代完毕,接下来就是要登记那些“捐献”的废铁了。
大家也清楚,已经无法回避,只能赶快准备,如果实在不够交,那就先交一些,接下来两天还得再拼凑一些。
甚至有些人开始高昂地购买废铁,这是每个人都可以预料到的,而那些眼光独到的人已经先行购买,到了现在,不要说是废铁了,即便是普通的铁制品都可能被抢购一空。
贾豪云不由得感到无限唏嘘,这大概只是序曲的开端。
三位老爷爷首先做出了一个带头作用,大爷爷二爷爷还好,他们在轧钢厂工作,子孙们都已经成人,家中的废铁和铁制品也不少,稍微准备一下便有希望能达标。
三爷爷的情况就稍微有些棘手,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平生除了生活的必需品外,对于其他的铁制工具并不怎么感兴趣。
幸好家中的孩子们也都成长了,他们也想得透彻,近来收废铁的价格并不高,嫌其价格太低所以他选择了保留。
这些加在一起再加上家中的斧头、钉子、铲子等小物品也算是勉强能应付过去,至少保住了家中的炉锅。
幸运的是现在是以家庭为单位上交,他们人多也就多少占了些优势,如果按照人头来算的话那可就麻烦了。
不过那些多人口的家庭恐怕也高兴不了许久,过几天或许又要按人头再度筹集废铁。
到了那个时候,那些家庭中或许在夜晚都会传来隐约的低泣声,难过得连大声哭泣都不敢。
这段文字描述了一个特定的社区场景,在其中一位主人公贾豪云面对任务带来的压力和社区的期待。
下面是对原文的仿写:
原来那些院子里被尊敬的长辈都已经带头了,这让王主任的神情略微放松了一些。
贾豪云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和王主任交谈,他和母亲看起来没有其他邻居那么紧张,因为家里事先有所准备。
贾母看到其他人一脸担忧,内心其实偷偷感到满足!
自己的儿子真有能力,别说是要三十斤,哪怕要求翻一番,对她来说也不是难题。
她清楚家里还有三十斤的旧金属,现在看来这可成了宝贝了。
如果她知晓贾豪云空间超市里藏着一百四十斤的旧金属,不知她会如何反应。
哪怕是在城市里这么严格的情况下,秦淮茹回到农村的生活也肯定比这里更加混乱。
幸好,现在正是大锅饭时代,至少在这个时候人们能够吃饱。
多年后的人们还在怀念那段时光,可以大胆享用食物,仅这一点就足够怀念。
刚才秦淮茹她们离开之时,贾豪云还是悄悄给了她们一些吃的,特别是带给年长的奶奶一些。
奶奶年纪大了,很多东西嚼不动,悄悄加些粥和鸡蛋就能补充体力,让身体状况更上一层楼。
突然,院里民兵的催促声打断了贾豪云的思绪,让他意识到还有正经事要处理。
贾豪云提着三斤的旧金属前往中院。
许多邻居都在默默地注视着他,包括一旁的王主任也在不动声色中观察着。
当然,贾豪云并未察觉到这一切,不知道许多人都视他为新生的力量。
一向受到敬重的聋老太太此时也在院里坐着,王主任对她作为军人的家属还是充满敬意。
鉴于她的亲人都在战场上牺牲,她享有一定的特权,比如这次的废金属收集就免了她的份。
聋老太太是大爷偷偷请来帮忙的人,希望她能为四合院稳住局面。
大爷恐怕王主任的强硬影响,毕竟前院那些家庭多数是后来搬来的,可能不太了解情况,担心他们得罪了王主任。
不过,由于上午的事件,这些人都还算明智且安分。
贾豪云呈上旧金属,民兵照例将它们从麻袋中倒出来称重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