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的遗迹犹在眼前,韩国并无赵国那般深厚的底蕴,若与秦国全面交锋,恐有亡国之险。
……
邯郸。
“陛下,韩王遣信,邀我军共抗强敌,此次秦公子嬴高亲赴新郑,韩王欲囚禁,却未能得逞,已被其逃脱……”
赵王眼神微闪,问道:“就是那位在北漠一役收复河套,令秦国设立九原郡的嬴高?”
“禀陛下,正是此人!”
“此人朕亦有所闻,年仅十岁有余,未及十一,已是三川郡郡守,如今更是入韩使者,北方边疆无人能敌。”
赵王目光深邃,赵国云中郡与九原郡相邻,消息更为灵通,故而深知嬴高的可怕之处。
年纪轻轻不说,仅率两万兵马便敢横扫北漠,与匈奴右贤王一战,收复河套,使秦国九原城成为九原郡。
此人入韩,险些被韩王囚禁,必然不会善罢甘休。
念头一转,赵王看向国相与国尉:“二位爱卿,以为我军是否应介入此战?”
“陛下,秦赵世代为敌,韩是我邦之盟友,若韩亡,赵国必首当其冲。臣以为,宜出兵援助!”司马尚目光坚定,向赵王进言。
作为赵国国尉,因大将军李牧远在代郡抵御匈奴,司马尚几乎掌握了整个赵国的兵权。
当然,他无法调动大将军李牧。
“国相,你意如何?”
救韩,赵王自然有意,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从小便懂,只是援韩必须在不影响赵国的前提下。
他是赵国王上,一切行动皆以赵国利益为重。
“陛下,臣赞同国尉之见,出兵救韩,实则自救!”
“嗯。”
赵王点头起身,对司马尚道:“国尉,调遣大军支援韩国,不可让秦军灭亡韩国!”
“遵命。”
司马尚应声离去,心中压力如山,绝不轻松。他深知此战的对手何等强大。
那是近四十万精锐大军!
更有王翦、蒙恬等名将,公子高十有八九也在其中,此战必定艰难无比。
“但愿魏国也能及时赶到,否则秦军恐怕会直捣新郑……”
……
新郑之事震动中原大地,使者、探子、斥候穿梭于大道小径,传递着消息。
不仅赵国,魏、楚、齐、燕四国也纷纷出兵,朝韩国境内挺进。
此刻,嬴高与王虎与蒙恬率领的十万大军会合。
“公子,发生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