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鳞鲤无力的拍打着鱼尾,但已经是强弩之末,甚至完全没有力量的力量。利齿扯下大块的鱼肉吞下,鲜血混杂着碎肉被急流冲走,鱼鳞随流水飘荡,最后沉在河床上。
只是略略一看,林眸心里骇然,立刻就已经有了计较,急忙调转身躯就要遁逃开来。
刚刚那匆匆一瞥,林眸已经将这大的可怕的生物头颈部看的清清楚楚。
蛇颈...龙头!
这却是一只庞大的鼋龙!
此时再回想那青铜巨柱上雕纂的四个大字——永镇河底!
镇的是什么?那便是这头长江鼋龙!
巨鼋潜藏在河床之下,几十年数百年都不动分毫,遇到洪水就伺机而出,顺江而流,入海成龙。
这也就能够解释得了,为什么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原本很平静缓和的水流,会突然间改道。很坚固的长江河道会忽然垮塌,像是被一股无来由的庞大力量摧枯拉朽般崩溃。
就是因为发大水的时候,河床上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只大到难以想象的巨兽,顺着洪水而下,淤积在河道中,生生压垮了整条河道,造成了洪水一泻千里,鱼鳖遍地的场面。
而古人将青铜巨柱打入河中,起的便是拴龙柱的作用!
远古时代的人,把巨鼋驯养在长江的河床上,以江河中其它的鱼虾龟鳖为食。巨鼋卧在江泥中,四只爪子牢牢抓在河床上,必须用深入地下十几丈长的青铜柱才能拴得住,这样方能防止巨鼋不会在发大水的时候逃走。
但这却是一头鼋龙!
巨鼋这种生物,说白了就是一种大得难以想象的大鳖,林眸也曾经和一头巨鼋打过交道,那头鼋鼍与六须巨鲶争斗,反倒是被林眸占得了渔翁之利。然而那头鼋鼍但却不及眼前这生物百分之一大小。传说周穆王出师东征到达江西九江时,因为洪水阻隔,就命令手下士兵捕捉巨鼋填河,生生架起了一座桥。
而鼋龙却有所不同,这生物又有一个说法,名为霸下!
霸下,又名为赑屃(bìx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传说是龙之六子。
在上古时代的华夏传说中,霸下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华夏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而正是因此,霸下也另有一个称呼,唤为“碑下龟”。
能背起三山五岳这个说不得是夸大的,但眼前这头鼋龙却也能够拖着青铜巨柱在长江河底游走。这一次想必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洪灾,鼋龙便伺机而出,想要顺流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