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秋千巷陌,月满西楼 > 第11章 旁听太学

第11章 旁听太学

李清照被父亲接回京都后,珠儿并未跟来京都,而是留在村里照顾年迈的祖父母。

在京都的生活中,李清照开始接触到更加广阔的学问世界。

她虽然对女红没有兴趣,但对文学却有着浓厚的兴趣。李格非看到女儿对文学的热爱,也就不再强迫她学习女红了。

李清照的继母王大娘子是位知书达理的女子,她在家中亲自教授李清照读书识字,引导她深入领略文学的魅力。

李家的藏书丰富,加上来往的人都是文人墨客,为李清照提供了无尽的阅读资源。她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种经典著作,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晁补之作为文坛名家,与李家交往甚密。李清照也视晁补之为恩师,虚心向他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李清照在元宵节晚上巧遇到堂哥李迥和赵明诚。两人都是太学生,学识渊博,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不凡的学识。李清照与他们相谈甚欢,不禁生出想去太学院学习的想法。

在北宋时期的繁华都城东京,太学作为当时的最高学府,成为了所有学子心之所向。在这所学校里,不仅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还有各种名师授课,因此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求学。

李清照想要进入太学正式学习的想法,父亲李格非坚持反对。

一天,李格非和王夫人正在书房中谈论女儿的事情。

“夫君,我觉得可以让小清去太学旁听。”王夫人说道,

“她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李格非皱了皱眉,“但朝堂上的形势错综复杂,她若是发表了不当言论,得罪了人,我们如何是好?”

王夫人微笑着劝解道:“夫君,你过虑了。小清虽然年纪尚轻,但她是个懂事的孩子。我们可以和她好好谈谈,让她明白在太学中要谨言慎行,不轻易发表观点。这样既能满足她对学问的追求,又能确保她的安全。”

李格非听了王夫人的话,心中虽有所动摇,但仍旧担忧不已:

“话虽如此,但小清假小子的性格,她有时过于直率,我怕她在太学中会吃亏。”

李格非想了一下说:

“以后再说吧!”李格非想到李清照,虽然穿着女装看上去一副大家闺秀模样,但时常有一些大胆之举,又想起李清照儿时在村里打架,捞鱼捕虾,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想到自是头疼,不想送李清照去太学学习。

太学对旁听生虽没有入学考核要求,但要六品以上官员推荐信才可入太学旁听。

又过了几天,晁师父过来因为一些朝政之事来拜访父亲,而且只要过来家里,都会抽时间来提点一下李清照姐弟的学业,算是半个师父。苏轼的大弟子,可不是一般人请得动的。

“师父,去太学学习会怎么样?”李清照问道。

还未等师父回答,李清照又自言道,“听李迥哥哥说太学近期会请一大批名师来讲学。”正沉思着,要是自己也能去太学就好了。李清照一脸向往之态……

师父打趣问:“你想去太学?”。

李清照从遐想中回过神来,答道:“是呀,大娘子没有反对,但爹爹不同意。”

李清照又道:

“我听说太学学生被划分为外舍生、内舍生与上舍生三舍(相当于分为三个年级),每舍设若干斋(相当于班级),采用积分制,即学生的学习成绩量化为学分,成绩优秀的外舍生可升入内舍;内舍生成绩优异者,可升入上舍。

现在太学建有八十斋,每斋三十名学生,共有二千四百名太学生,其中外舍生为二千名,内舍生有三百名,上舍生一百名。听说招了这么多人了,

但还是无法满足大批士子的求学需求,于是便出现了旁听生。太学的外舍生每月可领八百五十文,内舍生与上舍生每月可领一千一百文。州县学校也有伙食补贴,

儿童八岁入学,由政府提供伙食费;十五岁以上或未满八岁的,伙食费减半;额外入学的,不给伙食费。

政府发给的伙食听说还有一些学生将一部分补贴节省下来,用于赡养母亲。”

看到李清照对太学如数家珍,晁师父沉思了一会,并没有评价。

授了一些功课后,晁师父离开。

丫环翠儿道:“小娘子,你为什么不让晁师父跟老爷说呢?晁师父素来对小娘子的文学才华表示赞誉,还说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穿成反派后,废柴女被团宠了白月光师姐她超强的认错结婚对象,小颠婆被宠上天了少帅的系统崩了病美人与疯批总裁良心主播:娇软大小姐误闯直播圈如果心动有回音总裁快哄山神转世,我养的动物都成精了!快穿抱大腿后人生开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