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迅速指挥村民们将担架放下,然后小心翼翼地协助他们将赵佶抬上担架。村民们动作轻柔,生怕加重赵佶的伤势。
他们合力将赵佶固定在担架上,然后在李清照的带领下,缓缓启程,护送赵佶回村。
夜幕降临,月光洒在崎岖的小路上,为一行人照亮前行的道路。
李清照牵着马走在担架旁,不时关切地询问赵佶的情况,提醒他尽量保持安静,避免移动伤腿。
赵佶虽然疼痛难忍,但看到李清照如此关心自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紧闭双眼,尽量调整呼吸,让自己保持镇定。
经过二三个多小时的行程,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村庄。
村民们直接将赵佶送到老郎中家中,老郎中无儿无女,独身一人,家里有房间三间,老郎中将一间干净的房间,供赵佶修养。
他们将赵佶轻轻放在床上。老郎中仔细检查了赵佶的伤势,诊断为左腿骨折,需要静养一段时间。
他为赵佶敷上了特制的草药,然后用竹片和布条为他固定了伤腿。
赵佶躺在床上,左腿被老郎中精心包扎,尽管疼痛依旧,但看着李清照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感激地望着李清照,心中暗自发誓,待伤愈之后,一定要好好报答她的恩情。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清照如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人一般,每日清晨,当天边第一缕曙光初现,她便轻手轻脚地起床,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
她首先生火熬药,将那些散发着苦涩气味却充满疗效的草药慢慢熬煮,同时准备着清淡却富含营养的早饭,为的是让赵佶能在醒来的第一时间,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饭后,李清照总会用温水仔细地为赵佶擦拭身体,她轻柔的动作仿佛有着魔力,能暂时缓解赵佶的痛楚。
更换绷带时,她会细心观察伤口的每一丝变化,确保伤口能够在最适宜的环境中愈合。
每当赵佶因为伤痛难以忍受之时,李清照总会出现他的身边,用她那双柔软的手为他轻轻按摩,同时轻声吟诵诗词歌赋,试图用那些优美的文字和旋律转移他的注意力,减轻痛感。在李清照的悉心照料下,赵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关怀与温暖,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李清照的感激与爱慕。
同时,李清照与老郎中的关系也日渐深厚。老郎中虽无儿无女,但他一生行医,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知识与人生智慧。
他被李清照的善良与勤奋所打动,乐于将自己所知倾囊相授。他教李清照如何辨识各种草药,怎样处理和护理不同类型的伤口,李清照聪明且勤奋,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技能。
在老郎中的指导下,李清照开始亲自为赵佶换药、按摩。每当她动作娴熟地处理赵佶的伤口,赵佶看向她的眼神中不仅仅是疼痛的缓解,更有对李清照能力和才华的深深敬佩。
一次,老郎中在给赵佶换完药后,与李清照闲聊起来。
老郎中慈眉善目,话语间透露出对这两个年轻人的关心,他缓缓问道:
“二位看起来非同一般,不知家中是做什么营生的?还有,二位的终身大事是否已有安排?”
李清照轻轻一笑,回答道:“我生于一个尚学之家,家人多以文章诗书为伴,目前还未曾有婚配之事。”
话题转到赵佶这边,他眼神微微一沉,语气平和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沉重:
“我算是出身世家,至于婚事,家中已为我订了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