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见王繁英独自前来,面色凝重,知她必有要事相商,便挥手示意宫人全部退下,赐座于王繁英。
王繁英谢过恩,徐徐落座,双手置于膝上,平静却坚决地道:
“太后娘娘,臣妾有一事,思虑再三,今日特来向您禀明。”
太后微微颌首,示意其继续。
王繁英深吸一口气,道:
“近日,臣妾发现皇上对郑押班怀有特别的情感,且写下了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篇,此事恰被儿媳无意中看到。”
“儿媳认为,大王若能多纳几房妾室,不仅能为皇家开枝散叶,也是王府之福。”
太后闻之,眉头微蹙,显然对此事颇感意外。
王繁英接着道:“儿媳恳请大娘娘恩准,将郑押班赐予大王为侧室。”
“此举既能满足王爷的情感需求,又因郑押班知书达礼,能避免府内因争宠之事产生嫌隙。”
王繁英又道:“儿媳愿以宽广之心,视郑押班如姐妹,共侍王爷,以保王府安宁。”
太后沉吟片刻,目光审视着王繁英,显然是在衡量她话语中的诚挚与决心。
终于,太后开口道:
“繁英,你素来以贤良淑德闻名,今日之举更显现出你胸襟之广大。此事需尊重郑押班的个人意愿。”
王繁英立刻回应:
“臣妾明白,一切皆需遵循礼法,稳妥处置。儿媳愿亲自引导郑押班适应新的身份,确保其行为举止符合宫规,且会与她共守宫训,不致有损皇家颜面。”
太后见王繁英考虑周详,态度坚决,不禁为之动容,点头道:
“你既有此心,母亲岂有不成全之理?此事便依你所言,待一切安排妥当,便赐郑押班为大王侧室吧。”
恰在此时,郑押班与王押班奉命前来奉茶。
郑押班行礼之时,王繁英连忙起身,亲手将她扶起,柔声道:
“妹妹无需多礼,日后我们便是一家人了。”
随后,太后对郑押班道:
“顺国夫人请求你成为王爷侧室,即日起你就跟着顺国夫人去服侍王爷吧。”
郑押班听闻此言,立刻跪下,行大礼,感激涕零:
“谢大娘娘厚爱,顺国夫人抬爱,奴家一定不负娘娘期望,尽心侍奉王爷和夫人。”
一旁的王押班见状,心中羡慕不已,但仍不失礼数,上前向郑氏施礼,口称:
“恭喜郑姐姐,希望顺国夫人,郑姐姐日后多多关照。”
太后见此情景,微笑赞许:
“如此甚好。繁英,你做得对,日后你们二人当相互扶持,共同辅佐王爷。”
赵佶自相国寺归来,得到一把看似寻常却因提字而价值连城的扇子,心情这些天本来就大好。
顺国夫人带郑押班回到王府,赵佶见自己妻子后跟着郑押班,起初以为郑押班是奉太后之命前来传达旨意。
然而,未待他开口询问,郑押班却忽然以妾室之礼恭恭敬敬地向他参拜。
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令赵佶微微一愣,愕然之余,他心中涌起疑惑。
王繁英见状,也对着赵佶裣衽一礼,柔声道:
“恭喜王爷,郑妹妹从今日起,便是我王府中的一员,与我们成为一家人了。”
言罢,她那温婉的笑意中,流露出对郑氏的接纳与欢迎。
赵佶闻言,豁然开朗,心中狂喜之情难以言表。
他明白了这一切定是王繁英看到自己书房中所写的诗篇,知晓他对郑押班的情感,而后向太后请求,才有了今日的情况。
对于王繁英的大度与理解,赵佶感激涕零,他迅速走上前去,亲自搀扶王繁英坐下,关切地叮嘱:
“夫人有孕在身,切记要多加保重。”待王繁英安稳落座,赵佶这才在主位上坐下。
郑氏见状,再次向赵佶与王繁英行礼,其举止端庄,谦恭有礼。
赵佶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心中对这份意外的恩赐充满喜悦与期待。
夜幕降临,赵佶在王繁英的安排下,当晚便在郑氏的寝房度过。
他与郑氏共度良宵,心中既有对新欢的欢愉,也有对王繁英宽容大度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