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杨从自己顶头上司姜怀言的办公室里出来,就去京都文艺投稿小说《诗人》。
这个年代,过稿的作者就是有这种便利,可以直接去找过稿自己上一本书的责编当面投稿。
来到京都文艺编辑部,曹杨直接找到周艳茹。
周艳茹一看是曹杨,极其热情。
热情的曹杨都有些纳闷儿了。
“难道这个周编辑真的把我当成他的亲弟弟了?”
当然不可能是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拉近?
曹杨的上一部小说《长安的荔枝》,在京都文艺上连载之后,反响非常的不错。
再加上,周艳茹可是行内老人了,消息自然灵通。
她听人说,曹杨的《趣说四大名著人物丛书》在文学评论出版之后,反响更好。
比长安的荔枝反响还好。
文学评论的主编对曹杨的评价很高,正准备向曹杨约稿呢!
约稿,这可是名气非常大的老作家,知名作家,才能够享受到的待遇啊!
这岂不是意味着,曹杨在文学评论已经有了和老作家,知名作家等同的地位?
地位等同了,稿酬,当然也不会低。
她若再把曹杨当做一个小萌新来对待,岂非等同于直接把曹杨往文学评论编辑部那边推?
文学评论虽然没有他们京都文艺名气大,出版作品的侧重方向也不同,但知名作家的作品,他们可以做成单行本的,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
周艳茹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令曹杨惶恐。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果然,周艳茹看了曹杨的小说《诗人》手稿后,眼前一亮。
“小说不错!
曹杨你可真是高产啊!
果然不愧为文学创作上的快枪手!
创作出来的一部小说的同时,竟然还创作出来了这么多诗歌。
而且首首经典。
我对你可真是有点儿刮目相看了啊!
能不能把你这部小说里头的那些诗歌单独拎出来,刊登在我们诗歌组呢?”
不待曹杨答话,仿佛生怕曹杨拒绝似的。
周艳茹接着又说道:“我们可以专门为你出一本诗集。
你放心,稿酬我们也会按照最高标准来,绝对不会比《诗刊》低哟!”
说着,周艳茹就快步走到办公室门口。
把头伸出去。
冲着负责诗歌组的编辑黄建新,高声喊道:“黄编辑,快来我的办公室,有好事儿!”
把周艳茹的这番操作尽收眼底,曹杨苦笑着摇摇头:“周姐啊,我可真是服了你了!
你怎么知道我正准备把这些诗歌投稿向《诗刊》呢?”
周艳茹笑着不答反问:“如此高水准的诗歌,不投向诗歌类权威刊物《诗刊》,难道你还准备投那些民间刊物吗?”
两人正说着,黄建新笑着走了进来。
和曹杨打过招呼之后,周艳茹就把曹杨小说里头的那些诗歌指给黄建新看。
不看则罢,一看之下,黄建新惊为天人。
“曹杨你太牛了!你可真是个天才!”
说完之后还不罢休。
仿佛这些褒奖的话,不足以宣泄他此时此刻的心情一般。
心潮澎湃之余,黄建新有点儿上头了。
眯着眼睛,开始非常富有感情色彩的,抑扬顿挫的朗诵起了他最喜欢的那些诗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