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附近的酒店睡了一晚,关于后续发展方向,杨天辰昨天又思考了一阵。
是先做药物研发?还是投资其他赚钱的行业?
比如房地产这一经济支柱,凭借他超前三十余年的视野,他自信仅凭土地运作便能问鼎中国财富之巅;
或是投身制造业的浪潮,预见未来手机市场的广阔,认为其盈利潜力或超越制药;
再者,便是搭乘互联网的快车,轻松实现财富的迅速积累。
每一条路都仿佛手握重磅炸弹,威力无穷。
然而,杨天辰深知自我定位的重要性,他内心有着不可动摇的坚持。
他手握制药行业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趋势,洞悉哪些药物将成为市场宠儿,更意识到在重生之前,中国尚未诞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药企。
这让他坚信,自己能在制药领域攀登至行业金字塔的顶端。
这份信念驱使着他想要直接复制记忆中那些潜力小分子药物的分子结构,申请专利,从而坐享专利授权带来的丰厚回报。
这不仅是他的专长,更是他重生的独特优势——记忆力超群,让他能清晰回忆起前世关于药物的一切细节,从结构式到制备工艺,再到适应症与专利信息,无一遗漏。
而且现在国家已经实施了专利法,虽然有的阿三国家,法律就是不保护分子结构而保护生产的制造工艺。
这样可以让很多国际大药企对阿三市场渴望却又有点无可奈何,而且就算专利药被仿制了却又有气不能出,大部分国际药企在阿三国打官司基本都是输的。
好在杨天辰并不在乎,阿三国并没有啥利润可以挣,他重点还是去赚发达国家民众的钱。
前世听说国内的大型药企老板们去黎国开世界医药会议,期间被国际大药企们恐吓,说他们过去仿制他们很多的专利药,要立即让警察抓了他们。
吓得这些老板们汗毛都竖起,连夜乘坐各种交通工具逃离黎国,打道回府,从此很少出国了。
毕竟这些人在过去多少都干过侵权的事情,就怕这些药企巨头翻旧账,一旦被扣留,不交罚款,想回来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
当然了,这些只是江湖传言
落后就要挨打,杨天辰想要改变这个行业现状,等自己发展起来,以后咋我国也就是创新药大国了,胆敢仿制,咋就告他,阿美也只能乖乖给钱。
这一世,扬天辰很想试试做真正的“创新药”,因为扬天辰脑海里面已经有了几十种未来畅销的创新药的结构式。只要完成产业化生产,申报临床,那就是我们的原研药品了。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才是最爽的,相信未来全球排名前十的大药厂,要被杨天辰至少干掉一半,因为他们的拳头产品被杨天辰拿走了。
现在就可以先搞一些药物分子的基础性研究,立即申请相关专利,然后就算自己不继续后续的研发,一样可以卖专利给国内的医药公司,按照国际惯例收取5%-12%的专利费就行了。
这就是杨天辰目前想做的事情。
只是方向是定了,第一桶金也有了,可想直接做药物研发根本不可能。
因为要搞药物分子研究那就是烧钱,大量的烧钱。
药物生产并不贵,印度就是全球的仿制药生产大国,他的仿制药价格只有原研药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比如神药格列卫,印度批发价才200块一盒,而原研药要2万多。
研发一款新药平均需要10亿美刀!
大家可能对医药研发费用没有什么概念,其实国外的大药企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是非常夸张的。
2023年,默沙东研发投入305亿美元,占总营收的50.8%。
强生研发投入150亿美元,占总营收的17%,
罗氏研发投入1.8亿美元,占总营收的22.5%,
而其他国际医药公司也差不多的。
而“双十定律”,更是药物研发领域的一个残酷法则:十年光阴,十亿美金,方能换得新药上市的曙光。
但在生物药时代,这一定律似乎已被悄然改写,新药研发的成本更是水涨船高,令人咋舌。
就算成功上市,还是有退市风险的,比如默沙东的镇痛药罗非昔布,年销售25亿美刀,2004年因为心血管毒性问题在被全球范围内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