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纸的制造工艺,李承乾很早就已经公开了。
现在长安大部分的造纸作坊,基本上都是以竹纸为材料。
之所以是大部分,因为工艺的传播,并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不是说大家知道了这个方法,一下子就能全部拿来直接用。
虽然知晓了工艺流程,但真正造出好的竹纸,还需要熟练的工匠。
包括对竹子的各种加工程序,稍有差池,造出来的纸张就脆了,一碰就碎。
李承乾自然不存在说,还要让自己东宫里的纸匠去给其他作坊免费指导。
而即便是摸索出了方法的纸匠,也不会轻易的把自己的心得去告诉别人。
同样是造纸,不同的工匠造出来的纸张,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况且现在大多数造纸匠,都还是遵循传统的生产模式,而不是东宫这样的模块化生产。
譬如雕版印刷,民间都已经出现很久了,用的人不少,可从来没有成建制。
模块化,工厂化,才是生产力飙升的最大优势。
不对其有深刻的了解,是很难说复刻如今东宫的现状的。
二凤显然没有要派人来东宫学习的意思。
李承乾自然也没有义务去告知。
传统的生产方式也是能赚钱的,就是效率慢了一点而已。
——
贞观十七年,五月初八。
大唐派出前往天竺的使团队伍,终于是抵达了吐蕃的国度逻些,也就是后世的拉萨。
使团的成员并不多,大概七十多人。
除了大唐的使团成员外,还有天竺的使臣。
跟历史上王玄策第一次出使不同,这次他是正使,而李义表为副使。
严格来说,李义表是官朝散大夫,行卫尉寺丞、上护军,要比王玄策品级更高。
但这次王玄策是奉太子教令,所以情况有所不同。
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有两条路。
一条是西域的丝绸之路。
从长安出发后,经河西走廊,穿越西域然后南下到达天竺。
这是较为成熟的一条对外通道,沿途有较为完善的驿站和补给点,商贸活动也较为频繁。
玄奘法师就是走这条路,偷渡前往天竺。
但因为李承乾的缘故,使团只能先行抵达吐蕃,然后才前往西域。
他们并不知道,有一条穿越喜马拉雅山的捷径,即唐蕃古道和蕃尼古道。
唐蕃古道是唐朝时期连接中原和吐蕃的重要通道,从长安出发,经过青海等地到达吐蕃。
蕃尼古道则是连接吐蕃和尼泊尔的道路,从吐蕃继续南下,经过尼泊尔后进入天竺。
大唐使团的到来,让松赞干布很是重视。
现在正值大唐跟吐蕃的亲密期。
松赞干布早些年,派吞弥桑布扎等去往印度学习文字学,创制属于吐蕃的文字。
与唐朝建立联系后,就积极向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在吐蕃崛起之前,青藏高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小邦国和部落。
这些小邦国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国家政权。
所以吐蕃王朝,实际上是这片土地上所诞生的第一个王朝。
也因此在文化底蕴各方面,都显得非常薄弱。
不过吐蕃的统治者,也算是比较励精图治的了,让现在的吐蕃日益强大。
“欢迎远道而来的大唐使者。”
松赞干布为大唐使团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宴会。
虽然他知道,大唐使团主要是护送天竺使团回去,但这并不影响他借助大唐的声势。
毕竟现在的大唐,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自从娶了文成公主为妻后,松赞干布在吐蕃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
吐蕃虽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贵族势力仍然强大。
贵族们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拥有很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他们与赞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权力制衡。
在重大决策上,赞普往往需要与贵族们商议,不能完全独断专行。
更为主要的是,贵族们还拥有自己的领地、属民和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构成了挑战。
除此之外,宗教势力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赞普的权力,对中央集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然而文成公主入吐蕃后,在大唐的影响下,松赞干布的权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盛大的宴会过后,王玄策便终于跟文成公主见面。
“王玄策,奉太子教令,拜见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有些惊讶。
奉太子教令?
好奇问道:“太子让你来的?”
王玄策道:“是,太子让我给文成公主问好。”
文成公主有些迷糊,她没想到王玄策会这么说。
毕竟她名义上是公主,实际上不过郡王之女,高高在上的太子,也就零星见过两次,甚至连交谈都没有过,怎会让人突然来问好。
“太子有什么吩咐吗。”
王玄策道:“太子听说了一些吐蕃的情况,不希望看到公主在这边受苦。”
“为大唐之事业,远嫁他国,确实是苦了公主。”
“所以太子愿意为公主提供一些支持。”
文成公主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问道:“太子愿意提供哪些支持。”
王玄策沉声道:“太子愿为公主配备兵马三千,护卫公主安危。”
文成公主有些吃惊。
其实按照大唐的制度,公主在出嫁后,也是会配备一些侍卫的。
从法理上来说,她如果是真的公主,远嫁配兵,也是正常。
但她清楚自己的地位,只是宗室女,公主的名头,不过是册封的,没什么实际意义。
那么太子要给她配兵,这个中意愿就很明显了。
这是要她对吐蕃的政治,形成影响力。
“三千怎样的兵马?”文成公主问道。
王玄策道:“三千精骑。”
文成公主呼吸一滞。
吐蕃人口目前也就两百万左右,兵力十余万。
而这十余万兵力,掌控在松赞干布手里的,也就数万而已。
大唐三千精骑在吐蕃国都,绝对是一支非常强悍的军队了。
“恐怕赞普不会同意。”文成公主摇头道。
赞普在吐蕃,是对君主的称呼,类似于大王。
王玄策淡淡道:“松赞干布会同意的,他需要大唐的助力,而您不仅是赞普的王后,更是大唐的公主。”
来到吐蕃,王玄策也对松赞干布有了些了解。
松赞干布不仅只有文成公主一个王后,还有四个妃子。
尼婆罗王国的尺尊公主,松赞干布很重视,为她修建了大昭寺,她的到来对松赞干布巩固吐蕃的统治有一定帮助,因为可以借助尼婆罗的力量。
木雅茹妃嘉姆增,芒妃墀嘉,吐蕃内部的贵族女子,拉拢贵族势力。
象雄妃勒托曼,通过与她的联姻,松赞干布加强了与象雄地区的联系和统治。
由此可见,松赞干布在吐蕃的权力,实际上受到很大制约。
文成公主同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