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为什么百科全书 > 佛教常识大全

佛教常识大全

414. 鼻高不现孔,鼻梁高挺且鼻孔不外露。

415. 咽中津液得上味,口中津液味道美妙。

416. 舌薄广长可覆面,舌头薄、宽、长能覆盖面部。

417. 梵音深远,声音洪亮而深远。

418. 眼色绀青,眼睛呈现绀青色。

419. 睫如牛王,睫毛像牛王的睫毛一样整齐美丽。

420. 眉间白毫右旋宛转,眉间白毫向右旋转且优美。

421. 顶成肉髻相,头顶有肉髻。

422. 手足网缦相,手脚有网状纹路。

423. 手足柔软如兜罗绵,手脚柔软如细软的棉。

424. 足趺高满相,足背高且圆满。

425. 足跟广平相,足跟宽阔且平整。

426. 指长纤圆,手指修长且圆润。

427. 指间雁王相,手指间如同雁王的蹼。

428. 手纹明直,手上纹路清晰且正直。

429. 手纹细润,手上纹路细腻且润泽。

430. 脐深圆好,肚脐深且圆。

431. 脐不出入,肚脐不突出也不凹陷。

432. 腹不现筋,腹部不显现筋脉。

433. 腹细匀适,腹部纤细且匀称。

434. 身不倾动,身体稳定不摇晃。

435. 身持重,身体稳重。

436. 身大直,身体高大且正直。

437. 身长齐膝,身高与膝盖平齐。

438. 阴藏相,生殖器隐藏。

439. 毛孔生香,毛孔散发香气。

440. 身毛右旋,身上毛发向右旋转。

441. 皮不沾尘,皮肤不沾染灰尘。

442. 两肩圆满,双肩饱满。

443. 肩圆大,肩膀圆润宽大。

444. 腋下平满,腋下平坦饱满。

445. 容仪具足,容貌仪态完美。

446. 面轮修广,面部圆润宽广。

447. 颜貌舒泰,面容安详舒适。

448. 面如满月,面容如同满月般圆润。

449. 威容远震,威严的容貌令人敬畏。

450. 目绀青色,眼睛呈现绀青色。

451. 眼如青莲华叶,眼睛如同青莲华的叶子。

452. 唇色赤好如频婆果,嘴唇颜色鲜红如频婆果。

453. 齿方整鲜白,牙齿整齐洁白。

454. 齿根渐次圆利,齿根逐渐圆润锋利。

455. 鼻修高直,鼻子修长且挺直。

456. 鼻不现孔,鼻孔不外露。

457. 目净修广,眼睛纯净且宽广。

458. 目相修广,眼睛的形状修长宽广。

459. 眉长而绀,眉毛修长且呈绀色。

460. 眉高而长,眉毛高且长。

461. 耳厚广大修长,耳朵厚实宽大且修长。

462. 耳轮成就,耳轮完整美观。

463. 两颊隆满,两颊丰满。

464. 发美而长,头发美丽且修长。

465. 发绀青如螺,头发绀青如同螺壳。

466. 发不乱,头发整齐不凌乱。

467. 发柔软,头发质地柔软。

468. 发不稀,头发浓密不稀疏。

469. 发润泽,头发有光泽且润泽。

470. 顶骨坚实,头顶骨头坚实。

471. 额广平正,额头宽阔平整。

472. 人相不缺,人的相貌没有缺陷。

473. 唇如频婆果色,嘴唇颜色如频婆果。

474. 面广而殊好,面部宽广且特别美好。

475. 面如秋满月,面容如同秋天的满月。

476. 颜貌炜烨,容貌光彩照人。

477. 身皮金色,身体皮肤呈现金色。

478. 身光面各一丈,身体和面容都有一丈的光芒。

479. 皮薄细滑不受尘水,皮肤薄、细腻光滑,不沾染灰尘和水渍。

480. 光影常照身,光芒和影子常常映照在身上。

481. 身如狮子,身体像狮子一样威武。

482. 行如鹅王,行走如同鹅王般优雅。

483. 头如摩陀那果,头部如同摩陀那果的形状。

484. 身毛右旋绀色,身上的毛发向右旋转且呈绀色。

485. 毛端右旋,毛发的尖端向右旋转。

486. 手纹明好,手上的纹路清晰美好。

487. 手软如棉,手部柔软如同棉花。

488. 手过膝,手臂长过膝盖。

489. 指爪狭长薄润光,指甲狭长、薄且润泽有光泽。

490. 指圆而纤,手指圆润纤细。

491. 指节骨不现,手指关节的骨头不显现。

492. 指文庄严,手指的纹理庄严。

493. 脉深不现,血管深藏不外露。

494. 踝不现,脚踝不突出。

495. 身清洁,身体干净清洁。

496. 脐深右旋,肚脐深且向右旋转。

497. 脐厚不凹,肚脐厚实不凹陷。

498. 皮肤细软,皮肤细腻柔软。

499. 身不曲,身体挺直不弯曲。

500. 身端直,身体端正笔直。

501. 佛教中的“四圣六凡”,四圣指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502. 天众福报深厚,但仍未脱离轮回之苦。

503. 人众有苦有乐,具备修行解脱的机会。

504. 阿修罗众嗔心较重,常与天众争斗。

505. 畜生众愚痴无明,饱受生存之苦。

506. 饿鬼众常处于饥饿渴求的状态。

507. 地狱众遭受极度的痛苦折磨。

508. 佛教的“三无性”,分别是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

509. 相无性指一切事物的相状没有真实的自性。

510. 生无性表明事物的产生并非自有其性。

511. 胜义无性指超越世俗认识的真实无自性。

512. “佛性三因”包括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

513. 正因佛性是众生本具的成佛正因。

514. 了因佛性通过智慧了达佛性。

515. 缘因佛性借助外缘修行显发佛性。

516. 佛教的“三解脱门”之空解脱门,观一切法空无自性。

517. 无相解脱门,了知诸法无相。

518. 无愿解脱门,对一切法无所愿求。

519. 佛教的“八识心王”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520. 前六识对外境进行分别和感知。

521. 末那识执着于自我。

522. 阿赖耶识含藏一切种子。

523. 佛教的“五种不还果”,即中般涅盘、生般涅盘、有行般涅盘、无行般涅盘、上流色究竟涅盘。

524. 中般涅盘者于中有阶段证入涅盘。

525. 生般涅盘者生于色界不久即证涅盘。

526. 有行般涅盘者需勤加修行方能证涅盘。

527. 无行般涅盘者自然证得涅盘。

528. 上流色究竟涅盘者上升至色界最高处证涅盘。

529. 佛教的“五种性说”,即声闻种性、缘觉种性、菩萨种性、不定种性、无种性。

530. 声闻种性者听闻佛法而证果。

531. 缘觉种性者独自觉悟。

532. 菩萨种性发大菩提心。

533. 不定种性者修行成果不定。

534. 无种性者难以成佛。

535. 佛教的“五种三昧”,即常坐三昧、常行三昧、半行半坐三昧、非行非坐三昧、随自意三昧。

536. 常坐三昧侧重于长时间静坐。

537. 常行三昧以长时间行走修行。

538. 半行半坐三昧则是两者结合。

539. 非行非坐三昧不拘形式。

540. 随自意三昧依个人心意修行。

541. 佛教的“五种智慧”,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

542. 大圆镜智如实映现一切。

543. 平等性智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544. 妙观察智善于观察诸法差别。

545. 成所作智成就利益众生之事。

546. 法界体性智证悟法界本体。

547. 佛教的“五乘教法”,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548. 人乘守五戒,得人身。

549. 天乘修十善,生天界。

550. 声闻乘听闻佛法,证阿罗汉果。

551. 缘觉乘独自觉悟,证辟支佛果。

552. 菩萨乘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就佛果。

553. 佛教的“五停心观”之不净观,对治贪欲。

554. 慈悲观,对治嗔恨。

555. 因缘观,对治愚痴。

556. 念佛观,对治业障。

557. 数息观,对治散乱。

558. 佛教的“五重玄义”,即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相。

559. 释名解释经论的名称。

560. 辨体探究经论的本体。

561. 明宗阐明修行的宗旨。

562. 论用论述经论的作用。

563. 判教相判别所属的教相。

564. 佛教的“五蕴无我”,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皆无独立不变的我。

565. 色蕴是物质现象。

566. 受蕴是感受。

567. 想蕴是想象。

568. 行蕴是意志和行为。

569. 识蕴是认识和分别。

570. 佛教的“五根五力”,五根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是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571. 信根生信力,坚定信仰。

572. 精进根生精进力,不懈努力。

573. 念根生念力,铭记不忘。

574. 定根生定力,心定不乱。

575. 慧根生慧力,洞察真理。

576. 佛教的“五位百法”,包括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

577. 心法是八种识。

578. 心所有法是心的各种作用。

579. 色法是物质现象。

580. 心不相应行法是假立的法。

581. 无为法是涅盘境界。

582. 佛教的“五种禅定”,世间禅、出世禅、出世间上上禅、小乘禅、大乘禅。

583. 世间禅是凡夫所修。

584. 出世禅超越世间。

585. 出世间上上禅最为殊胜。

586. 小乘禅侧重于个人解脱。

587. 大乘禅强调普度众生。

588. 佛教的“五无间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589.。

589. 小乘禅侧重于个人解脱。

590. 大乘禅强调普度众生。

591. 佛教的“五无间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592. 杀父是极大的罪恶。

593. 杀母违背孝道。

594. 杀阿罗汉断众生解脱之缘。

595. 出佛身血伤害佛身。

596. 破和合僧破坏僧团团结。

597. 佛教的“五浊恶世”之劫浊,时代混乱。

598. 见浊,见解错误。

599. 烦恼浊,烦恼众多。

600. 众生浊,众生身心不净。

601. 命浊,寿命短暂。

602. 佛教的“五时说法”,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空性、法华涅盘时。

603. 华严时说《华严经》。

604. 阿含时说四谛、十二因缘等小乘教法。

605. 方等时广说大小乘教义。

606. 般若时说般若空性。

607. 法华涅盘时说《法华经》和《涅盘经》。

608. 佛教的“五种忏悔法”,作法忏、取相忏、无生忏、观心忏、实相忏。

609. 作法忏依戒律作法忏悔。

610. 取相忏见佛菩萨等相忏悔。

611. 无生忏观诸法无生忏悔。

612. 观心忏观心无常忏悔。

613. 实相忏证悟实相忏悔。

614. 佛教的“五戒十善”,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是身三善、口四善、意三善。

615. 身三善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616. 口四善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617. 意三善是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618. 佛教的“五眼六通”,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619. 肉眼是凡人之眼。

620. 天眼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

621. 慧眼能洞察真理。

622. 法眼能知佛法。

623. 佛眼圆满无碍。

624. 佛教的“五明论”,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625. 声明研究语言文字。

626. 工巧明包括工艺技术。

627. 医方明治病救人。

628. 因明是逻辑推理。

629. 内明是佛法真谛。

630. 佛教的“五趣”,即地狱趣、饿鬼趣、畜生趣、人趣、天趣。

631. 地狱趣受苦无尽。

632. 饿鬼趣饥渴难耐。

633. 畜生趣愚痴蒙昧。

634. 人趣苦乐参半。

635. 天趣享天福。

636. 佛教的“五种涅盘”,自性清净涅盘、有余涅盘、无余涅盘、无住涅盘、究竟涅盘。

637. 自性清净涅盘本具佛性。

638. 有余涅盘断烦恼但余依身。

639. 无余涅盘身心俱灭。

640. 无住涅盘不住生死涅盘两边。

641. 究竟涅盘圆满成佛。

642. 佛教的“五盖”,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

643. 贪欲盖使人沉迷欲望。

644. 嗔恚盖心生嗔怒。

645. 睡眠盖昏沉懒惰。

646. 掉悔盖心思浮躁懊悔。

647. 疑盖对佛法生疑。

648. 佛教的“五阴炽盛苦”,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过度炽盛带来痛苦。

649. 色阴是物质身体。

650. 受阴是感受。

651. 想阴是想象。

652. 行阴是意志行为。

653. 识阴是认识分别。

654. 佛教的“五种福田”,恩田、敬田、悲田、苦田、德田。

655. 恩田对有恩之人报恩。

656. 敬田尊敬有德者。

657. 悲田怜悯苦难者。

658. 苦田帮助受苦之人。

659. 德田弘扬德行。

660. 佛教的“五种精进”,被甲精进、加行精进、无下精进、无退精进、无足精进。

661. 被甲精进如战士披甲上阵。

662. 加行精进努力修行。

663. 无下精进不自卑。

664. 无退精进不退转。

665. 无足精进不知足。

666. 佛教的“五重唯识观”,遣虚存实识、舍滥留纯识、摄末归本识、隐劣显胜识、遣相证性识。

667. 遣虚存实识遣除虚妄,留存真实。

668. 舍滥留纯识舍弃繁杂,留存纯粹。

669. 摄末归本识摄末流归根本。

670. 隐劣显胜识隐去劣相,显扬胜相。

671. 遣相证性识遣除相状,证悟本性。

672. 佛教的“五种佛身”,法身、报身、应身、化身、等流身。

673. 法身是佛法的本体。

674. 报身是修行的果报。

675. 应身应众生之机而现。

676. 化身变化无穷。

677. 等流身与众生相似而度化。

678. 佛教的“五种忏悔心”,恐怖心、厌离心、菩提心、怨亲平等心、观罪性空。

679. 恐怖心畏惧恶业果报。

680. 厌离心厌恶恶业。

681. 菩提心为利众生忏悔。

682. 怨亲平等心对怨亲一视同仁。

683. 观罪性空观罪业本性空无。

684. 佛教的“五根增长”,信根增长、精进根增长、念根增长、定根增长、慧根增长。

685. 信根增长坚定信仰。

686. 精进根增长不懈努力。

687. 念根增长正念分明。

688. 定根增长心定不乱。

689. 慧根增长智慧增长。

690. 佛教的“五种神通”之神足通,变化自在。

691. 天眼通,见六道众生生死苦乐。

692. 天耳通,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语言。

693. 他心通,知他人心思。

694. 宿命通,知自身及众生过去世。

695. 佛教的“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皆空无自性。

696. 色蕴为空,物质无常。

697. 受蕴为空,感受无常。

698. 想蕴为空,想象无常。

699. 行蕴为空,行为无常。

700. 识蕴为空,认识无常。

701. 佛教的“五种善巧方便”,随顺巧方便、立要巧方便、异相巧方便、逼迫巧方便、报恩巧方便。

702. 随顺巧方便随顺众生根性。

703. 立要巧方便立下要求引导。

704. 异相巧方便以不同相状示教。

705. 逼迫巧方便迫使众生觉悟。

706. 报恩巧方便报众生之恩而施教。

707. 佛教的“五种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唯心净土。

708. 凡圣同居土凡夫与圣者共居。

709. 方便有余土修方便道断见思惑。

710. 实报庄严土证一分法身。

711. 常寂光土佛之境界。

712. 唯心净土心净则土净。

713. 佛教的“五种三昧耶”,佛部三昧耶、莲华部三昧耶、金刚部三昧耶、宝部三昧耶、羯磨部三昧耶。

714. 佛部三昧耶具佛之功德。

715. 莲华部三昧耶具慈悲。

716. 金刚部三昧耶具坚固。

717. 宝部三昧耶具富贵。

718. 羯磨部三昧耶具事业。

719. 佛教的“五种菩提”,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无上菩提。

720. 发心菩提初发求道之心。

721. 伏心菩提降伏烦恼。

722. 明心菩提明了自心。

723. 出到菩提出离生死。

724. 无上菩提成就佛果。

725. 佛教的“五种念佛法门”,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礼拜念佛。

726. 持名念佛称念佛名。

727. 观像念佛观佛形象。

728. 观想念佛观想佛之功德。

729. 实相念佛悟佛法实相。

730. 礼拜念佛礼拜佛身。

731. 六波罗蜜:也称为六度,具体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732. 六相:包括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

733. 六时:指昼三时(晨朝、日中、日没)和夜三时(初夜、中夜、后夜)。

734. 六种阿含经:分别是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

735. 六根清净: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的纯净无染。

736. 六尘不染: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六种外境不能染污自心。

737. 六通: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六种神通。

738. 七觉支:包括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念觉支、定觉支、行舍觉支。

739. 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740.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741. 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742. 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743. 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744. 九品往生:往生净土的九个阶位。

745. 九住心:修行过程中的九个阶段的心住状态。

746. 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747. 十波罗蜜:在六波罗蜜基础上加上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

748. 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749. 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的合称。

750. 十八罗汉: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

751. 二十诸天:佛教护法神。

752. 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

753. 五百罗汉:通常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

754.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一种化相。

755. 万字符(卍):象征吉祥、功德圆满。

756. 放生:释放被捕获的生物,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慈悲。

757. 伽蓝:指佛教寺庙。

758. 挂单:指行脚僧到寺院投宿。

759. 开示:高僧大德对弟子或信众进行的教导和启示。

760. 公案:禅宗用以启迪智慧的故事或问题。

761. 加持:通过佛菩萨或高僧的力量给予护佑或增强某种力量。

762. 回向:将自己所修的功德回转给特定的对象或众生。

763. 妙德:美好的品德和特质。

764. 妙行:微妙而殊胜的修行行为。

765. 定慧等持:定学与慧学并重,保持平衡。

766. 空性:指一切事物的本质为空,无自性。

767. 相续:指因果报应的连续不断。

768. 施主:提供财物或帮助的人。

769. 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即慈悲、欢喜、舍离。

770. 涅盘城:比喻涅盘的境界。

771. 药师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

772. 曼陀罗:一种佛教图案,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773. 精进波罗蜜:努力修行,不懈怠。

774. 禅茶一味:在品茶过程中领悟禅道。

775. 耳根圆通:通过耳根修持达到圆通境界。

776. 香花供养:用香和花供奉佛菩萨。

777. 觉照:保持清醒的觉察和观照。

778. 转识成智:将八识转化为智慧。

779. 无碍解脱:没有障碍,获得解脱。

780. 法界无碍:对法界的体悟达到无障碍的境界。

781. 善知识: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的人。

782. 功德无量:形容所做的善事具有极大的功德。

783. 福慧双修:同时修习福德和智慧。

784. 离苦得乐:摆脱痛苦,获得快乐。

785. 如如不动: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定,不为外境所动。

786. 三轮体空:在布施等行为中,做到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皆空的境界。

787. 心无挂碍:心中没有牵挂和妨碍。

788. 无念为宗:以无念作为修行的宗旨。

789. 明心见性:明白自己的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

790. 不二法门:指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的教法。

791. 直指人心:直接指向人的内心,引导其觉悟。

792. 当下即是:强调把握当下的重要性。

793. 真空妙有: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体现真空。

794. 一念三千:一念之中具足三千世界的诸法性相。

795. 法身大士:指已证得法身的菩萨。

796. 报身佛:佛的三种身之一,是佛因智慧功德而成就的圆满色身。

797. 化身佛:为度化众生而变现的各种身形。

798. 方便法门:为引导众生入佛道而采用的灵活方法。

799. 清净心:没有烦恼和杂念的心。

800. 平等性智:菩萨所证得的智慧之一。

801. 大圆镜智:如来的智慧,如同大圆镜般能映现一切。

802. 妙观察智:善于观察诸法实相的智慧。

803. 成所作智:成就所作事业的智慧。

804. 因地修行:在修行过程中尚未证果的阶段。

805. 果地成就:达到修行的最终成果或境界。

806. 法云地:菩萨修行的一个阶位。

807. 欢喜地:菩萨十地中的初地。

808. 离垢地:菩萨修行的一个阶段,远离烦恼污垢。

809. 发光地:菩萨修行的阶位之一,智慧之光显现。

810. 焰慧地:具有炽盛智慧火焰的境界。

811. 难胜地:菩萨修行的一个层次,难以被战胜。

812. 现前地:各种功德在眼前显现的阶位。

813. 远行地:修行进入更深远境界的阶段。

814. 不动地:心不动摇的境界。

815. 善慧地:具有善巧智慧的境地。

816. 法流水:佛法如流水般滋润心田。

817. 慧灯:智慧的明灯,能照亮无明黑暗。

818. 觉海:觉悟的海洋,形容佛法的深广。

819. 心香:内心的虔诚和敬意。

820. 法语:佛法的言语或高僧的教导。

821. 庄严国土:使国土变得庄严美好。

822. 利乐有情:利益和安乐一切有情众生。

823. 无量光佛:阿弥陀佛的别称,代表光明无量。

824. 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另一别称,象征寿命无量。

825. 往生净土:往生到清净庄严的佛国净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法神在星际搞魔法星际:开局就要去劳改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墨白之恋地狱客栈:重生之我在地狱当大厨心动时刻的救赎【Backrooms】反面游戏综特摄:被改写的故事别人末日求生,我扒美女词条变强银河警备联盟I如懿传之进忠的诰命夫人魏嬿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