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江南大侠路民澹忍不住了,这也是茹毛饮血,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抓了曾静出去,然后用残忍的手法杀死,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曾静,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祭奠了江南吕家和沈家。
甘凤池绝对是个混家,走到哪都活得如鱼得水。本来是来杀人的,除了曾静,吕四娘和路民澹等人祭奠家人。他带着其余江南绿林,随便出城闲逛、听曲、喝酒。他们喝酒的地方,是应天府最有名的星级大酒店,秦淮楼。
秦淮楼是个什么去处?系江南十大名楼之一,紧靠长江之滨,因古称秦淮而得名。
绿林前辈们登楼饮酒赋诗,都发思古幽情,而甘凤池酒后,一时兴起,又豪情满怀地写下一首七绝以抒胸臆:
心在应天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诗后还特地署上大名,生怕被人侵了权。也是巧了,李卫走后,新来的通判也在喝酒。
红楼朝为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知府同知共同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这也许是历史上最早的会签制度。
历史上著名的通判有苏轼。苏轼与变法的王安石意见不和,被迫出京任职,于熙宁四年(1071年)被授为杭州通判。在杭州通判任上,苏轼一干就是三年,熙宁七年(1074年)秋,才调任密州(山东诸城)知州。
而黄老爷只是个新来的通判,原来也就一下岗待业老青年。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听说知府贾雨村是当朝四大家族的人,为了套近乎,他时常想拜见,想通过关系,被提拔。
结果,甘凤池的这首抒情诗,被来吃酒的黄大人给看到了,诗中的反义让给解读了。这下可像捡着宝贝似的,贾雨村不在,赶紧报告给了田文镜。
通判本来就有“得剌举以闻”的职责,黄大人这样做,也算是份内之事,当然,他的私心也很明显,那就是以此表功,好给自己讨个好前程。
也是巧了,甘凤池已经包围了田家,黄大人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被江南绿林所抓。
黄大人还没反应过来,手下已经全部招了,甘凤池乐了,把黄大人剥了湿衣服,绑在柳树上,请众绿林好汉团团坐定。叫取一壶酒来与众人把盏,甘凤池一边喝边骂黄大人,不该告他黑状。
黄大人自知难逃一死,便告道:“小人已知过失,只求早死!”
甘凤池便问道:“那个兄弟替我下手?”
只见吕四娘来了,说道:“先刀下留人,等抓了田文镜一起杀了!”
路民澹也道:“说得是。到时候,还是我来,取把尖刀来,就讨盆炭火来,细细地割这厮,烧来下酒与甘大侠消这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