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没事在贾训孩子,那是因为周围压力不大,在扬州的朝廷官员压力就很大,毕竟面对的是白莲教。
在扬州的大皇子当然有想法,他想吞了朝廷的大军,虽然不是文官,但冯家父子可不是一般人,有家世背景,朝中还有什么靠山,想拿捏还是有难度的。
大皇子平定扬州乱党后,继续镇守,处理善后事宜。在此前后,朝中的一切大事、要事,哪怕与军事活动毫无关系,雍正帝都要私下与大皇子书信往来,商议,听取他的意见。
如耗羡归公之事,雍正帝同意山西巡抚的提议,但廷议不允。雍正征求大皇子的意见:“此事朕不洞彻,难定是非,和你商量,你意如何?”
又如雍正帝欲将周敦颐、程颢、程颐入祀孔庙,但太上皇先已将朱熹入祀,雍正帝觉得如将周、程置于朱熹之前,于乃父面上有妨碍,委决不下,要大皇子详细推敲奏来。
雍正特谕大臣们,说大皇子读书明理,持论秉公,要他们仔细参考他的意见。甚至翰林院庶吉士的散馆考试,核定等第、名次之事,雍正帝也会征求意见。
在对抗江南官员的同时,也与江南总督忠顺王之间关系恶化。在平叛白莲教期间,大皇子不断以军功名义要求朝廷为他保荐的人员加官晋爵。他开列的保举名单通过密折直递雍正帝面前,再由雍正帝以圣旨的形式下达给吏部。因为每次推荐的官员太多,吏部不得已为其专立一档。
至于冯唐,本来属于军功贵族,自出仕以来,他一直在宦海中苦苦挣扎,基本上只有险、重、苦、累又捞不到什么好处的职务,才能轮到他冯某人。
后来调任边关,这个在平时肥得流油的美差,因为草原蛮子的猖獗早变成了一块烫手山芋,这才临时抓他去送死。可对已经40多岁的冯唐来说,此行固然凶险异常,可也蕴藏着他人生中最大的机遇,一旦抓住机会,飞黄腾达、被朱佩紫、光宗耀祖就并非遥不可及之事了。
因此在此前一直以清廉、律己甚至有些显得意气十足的冯唐,突然间就变得毫无道德底线了。为了夺取统帅大权,他不惜勾结的李卫构陷忠义却无能的官员,为了保住位置不受攻讦,他又大肆贪墨军资、税款用于行贿(当然也少不了用于个人享受),引起诸多非议。
可以说,甭管按古今中外任何国家的律法,冯唐犯下的罪行都足够砍十次脑袋。但同样任何人、包括雍正自己在内都没法否认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除了冯唐,谁也搞不定边关。
所以雍正处理他的办法就是无限包容,哪怕众议汹汹、皆云不杀不足平民愤时,这位雍正皇帝的回应也是,拔用数年,人无言者。今若加罪,后谁为我任事者?
然而等蛮子草原军队被北静王挡住,马上和谈成功,且再无复燃可能后,太上皇立刻翻脸不认人,找个借口就要把冯唐下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