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闻刘伯温所述姚仲之事,眉梢微扬,目光炯炯,若有所思。俄而,颔首道:“此姚仲倒是个妙人,能守乡土,护百姓,亦算难得。”继而面色凝重,又道:“朕欲于乱世图存,兴复汉室,此等豪强,或可为助力,亦或成阻碍,当细加筹谋应对之策。”言罢,负手踱步,神色肃然,似在斟酌其中利害。
刘伯温见刘辩如此,当即主动请缨,拱手道:“陛下,臣愿担当此事。臣本是被流寇自北方追至此地,臣昔日为私塾先生之所,距长子县不远。因臣教书时亦颇有些名气,那姚仲曾邀臣加入,臣虽拒绝,然平素亦多有交流。臣与姚仲论及古今治乱兴衰之事,臣以管鲍之交、孙庞之隙为例,劝其当以义为先,以民为本,不可为一时之利而失大义。姚仲对臣之见,多有赞赏。臣知晓姚仲此时正在不远处的长子城中,轻骑快马之下,最多不过两三天,臣请即刻前往。愿为陛下先行探路,定不负陛下所托。”
此时九月十二日酉时,离走出天井关已过了一天一夜。天井关到上党治所长子县尚且不过一百三四十里,而此处距离长子也仅一百多里罢了。
刘辩闻得刘伯温之言,喜不自禁,未曾想二人竟有如此交集。然细思之下,亦觉在理,以刘伯温之惊世才学,即便身为教书先生,亦必定声名远扬,引得当地豪强拉拢,实不足为奇。
刘辩对刘伯温之能深信不疑,欣然应允,然仍有歉意,慨叹道:“先生今日方投于朕,未及安歇,便要出远门为朕充当说客,以身涉险,朕心实感愧疚。今时天色将晚,望先生暂且与朕等同行、歇息。朕尚有诸多事宜,渴盼能向先生请教。伯温虽与仲有过往之缘,然此刻犹有险衅。待到明日,朕遣凌云将军率人护送先生同往。凌云将军武艺绝伦,反应敏捷,必能护先生周全,无虞无惧。”
刘伯温见皇帝如此器重自己,心潮澎湃,感动万分,忙躬身行礼道:“陛下厚爱,臣铭感五内。能为陛下分忧,乃臣之福分,臣自当万死不辞!”
是夜,刘辩与刘伯温论及天下大势,从汉室衰微、诸侯纷争,至治国之道、安民之策、军事战略。
直至月上中天,夜色深沉,刘辩本欲效仿玄德抵足而眠,奈何实在膈应,遂罢。刘辩意犹未尽地回账歇息,感觉不少心中之惑都得到了解答,同时也由衷的为得了这样一位谋士高兴。
待到次日一早,刘伯温便在凌云的护送以及众人的目送下向北而去,先行游说去了。